经学、政治和宗族

经学、政治和宗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艾尔曼
出品人:
页数:266
译者:赵刚
出版时间:1998-03-01
价格:21.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14019622
丛书系列: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图书标签:
  • 思想史
  • 海外中国研究
  • 艾尔曼
  • 经学
  • 常州学派
  • 历史
  • 社会史
  •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 经学
  • 政治
  • 宗族
  • 古代中国
  • 儒家思想
  • 社会结构
  • 家族制度
  • 历史研究
  • 文化传统
  • 权力结构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在儒学发展史上,常州今文经学是值得重视却又少有研究的一派。作者对常州今文学派产生、兴盛的“内在理路”和“外部环境”做了互动的分析,认为18世纪的今文运动深深植根于区域性的社会活动之中。这本书实际是在深入探讨“思想”从何而来,又因何而变。它是一部打通“思想史”与“社会史”的力作。

作者简介

艾尔曼,1946年出生,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教授,专长研究中国思想文化史与日本文明史等。

目录信息

中国文化史的新方向:一些有待讨论的意见――代中文版序
序论
第一章中华帝国晚期江南地区的学派与宗族制度
第一节学术流派
第二节宗族与学派
第三节中华帝国晚期的宗族
第四节宗族与国家
第二章常州庄、刘两族
第一节庄氏家族的出现
第二节庄氏家族的崛起
第三节庄氏家族与明清易代
第四节科举及第的世家
第五节庄、刘两族的亲属关系
第三章经世之学与常州今文学派
第一节唐顺之与常州经世之学
第二节庄起元与晚明庄氏遗产
第三节庄存与的经世学和举业建树
第四节学术官僚庄存与
第五节庄存与与和坤
第四章经学传统的重建
第一节常州汉学
第二节常州易学
第三节庄存与与汉学
第四节庄存与的易学
第五章庄存与与公羊学
第一节《春秋》的功用
第二节明清之际的《春秋》研究
第三节庄存与与《春秋》
第六章从庄述祖到来翔凤
第一节庄述祖
第二节庄有可
第三节庄绶甲
第四节宋翔凤
第七章刘逢禄与今文经学
第一节刘逢禄的仕途经历
第二节刘逢禄与汉学
第三节刘逢禄与今文经学研究
第四节刘逢禄的《论语》学
第五节刘逢禄与《左传》
第六节刘逢禄论何休
第八章法家与今文经学
第一节律与礼
第二节律与《春秋》
第三节《春秋》与案例
第四节经学、法律和新儒家
第五节今文经学的现实对策
第九章政治、语言和今文遗产
第一节政治危机与乾嘉易代
第二节语言的政治
第三节经世之学、变革与东林遗风的复兴
第四节政治学的语言
结论
附表
一明代常州庄氏家族主要支系表
二明代庄氏家族第二房主要支系表
三明清之际庄氏家族第二房谱系表
四清代庄氏家族第二房主要支系表
五明代常州刘氏家族一房、二房主要支系表
六清代常州刘氏家族主要支系表
参考书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六月第一周,读艾尔曼《从理学到朴学》与《经学、政治和宗族》二书,写得都非常好看。以知识社会学为方法来写的书,其实都很丰富有趣。由于两书名气甚大,都知道这是知识社会学治汉学的经典,所以我这里只谈一些细微的感受。 《从理学到朴学》,最精彩的是三四五章。研究了考...  

评分

书还没有看完,但是让我最崩溃的是译者太不负责任了。我从来没有见过中国人翻译外国人研究中国的书,其中人名、地名居然要翻译成想当然的音译。我不知道这样的翻译是怎么通过出版社的审核的。 举例: p58,1615年,庄有廷(音译)为庄起元的文集作序。 p65,无锡在1724年以前还...  

评分

庄存与复兴今文经学起因于“与和珅对立”说辨析 兼论对海外中国学研究成果的吸收与借鉴 王俊义 擅于阐发“微言大义”的西汉今文经学,沉寂近两千年后,又在十八世纪的乾隆时期逐渐复兴,历经嘉道,发展到同光时,康有为等披着今文经学之外衣,吸收西方社会政治思想,昌言变法...  

评分

庄存与复兴今文经学起因于“与和珅对立”说辨析 兼论对海外中国学研究成果的吸收与借鉴 王俊义 擅于阐发“微言大义”的西汉今文经学,沉寂近两千年后,又在十八世纪的乾隆时期逐渐复兴,历经嘉道,发展到同光时,康有为等披着今文经学之外衣,吸收西方社会政治思想,昌言变法...  

评分

pp.232 Item 7-9 in column 1 should be as below: 7. Home state as inner and other Chinese states as outer 8. Chinese states as inner and barbarians as outer 9. Bararians ascend to nobility "Sung Chün" (宋均) in column 2 should be Sung Chong (宋衷). Item 4-9...  

用户评价

评分

艾的书的观点现在也并不新鲜了,何炳棣和葛兆光都指出了他研究的局限性,艾仿佛也算是搭建了一个学术史的框架,这让我想到梁启超的清学史框架,既然是框架就不免要在运动中去不断重建。永远没有合适的。拆与建造的过程就如同克罗齐所说的精神的参与。不要问什么才是历史的真实,对于思想史来说,如何参与,如何影响,比还原真实重要的多(真实本也无可还原),只要看你所对待的是克罗齐所谓的编年史还是历史。

评分

社会史

评分

通过社会史的角度研究学术史,有借鉴价值,但对于思想史本身的论述偏弱。翻译质量差,译者的史学功底值得怀疑,许多人名都无法还原。

评分

为查找书名资料而读,随手翻完备用。译本中学者汉名不用,参考文献全部译成中文,对照英文本有大量误译,大差评。中文版序颇可读,明确作者自认此书在史论、潮流和方法上的意旨:既反对“某思潮是否符合某目的”目的功能论和将西方理论死硬套用的现代化叙事,又强调思潮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知识人能动性所依附的特定结构和沟通更晚近思想的可能性;试图融合传统中国思想史辨析解读文本的功力和新兴社会文化史对士人作为一个具备有机纽带群体的活动的考察;强调语言和解读文本能力与思考和回应更广泛问题的结合。题目中有宗族,然所占篇幅甚少,且只简略叙述宗族培养的各代学者和各人交往、亲荫对考取功名和博取名声的作用后便甚少提及,反而是同地域不同宗族士人间思想流通篇幅更多,似不如改为经学、政治与士人群体更合适。

评分

作者在思想史研究中企图打通思想流派出现的“内在理路”与“外部环境”、将思想史与社会史作知识社会学式的探究,这些努力显而易见,也比较成功,只是作为历史学家,在纯粹的功能论和纯粹的意志论之间如何找到中间地带,这点上研究的最终落脚点,我觉得他还是偏向了功能论的取向,所以有些遗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