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儒学发展史上,常州今文经学是值得重视却又少有研究的一派。作者对常州今文学派产生、兴盛的“内在理路”和“外部环境”做了互动的分析,认为18世纪的今文运动深深植根于区域性的社会活动之中。这本书实际是在深入探讨“思想”从何而来,又因何而变。它是一部打通“思想史”与“社会史”的力作。
一、后现代主义还是实证主义 艾尔曼在其书《经学、政治和宗族》的中译本序中谈了一下中国文化史的新方向,他首先表达了一种忧虑——就是后现代主义者企图将史学化解为文学。有很多人质疑历史的权威和真实性,他们会认为“史学家和小说家无从分辨”,或者“事实是不可知的”,或...
评分今文经学在晚清变革时代的历史中,常常被视为变法图强的最重要的思想资源,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中心的变法人士对今文经学的利用,是历史学家的兴趣核心。这一焦点造成的结果,就是把今文经学与康梁变法直接挂钩,看作儒学激进改革者的最后阵地。 艾尔曼在《从理学到朴学》之后...
评分 评分书还没有看完,但是让我最崩溃的是译者太不负责任了。我从来没有见过中国人翻译外国人研究中国的书,其中人名、地名居然要翻译成想当然的音译。我不知道这样的翻译是怎么通过出版社的审核的。 举例: p58,1615年,庄有廷(音译)为庄起元的文集作序。 p65,无锡在1724年以前还...
经学、政治与宗族的关系,今文经学在清末的兴起并非是无源之水。
评分以前翻读居然没注意到代中文版序很精彩啊拎着板砖拍了好多人不对是狼牙棒干得漂亮!翻译差评…
评分看在序言的份上加一星:观点不喜欢,但至少说得透彻。这书最大问题是试图建立思想-政治的直接联系,忽略了传播环节,所以具体问题上论述都比较弱,例如对于学术和政治之间的关系处理就很草率,好像庄刘两家的几句论述就能决定和珅倒台一样。另外关于乾隆时期党争的历史知识背景也大可商榷。
评分经学、政治与宗族的关系,今文经学在清末的兴起并非是无源之水。
评分好书被烂翻译糟践的典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