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新忠,男,1969年6月生,浙江临安人。1991年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历史系本科毕业,2000年6月南开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研究生毕业,先后获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暨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从事医疗社会文化史和明清史研究。著有《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版),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国人口科学》、《清史研究》、《中华医史杂志》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近30篇。博士论文《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被评为“2002年百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本书从瘟疫这一以往史学研究甚少注意的社会现象人手,通过对清代江南疫情及其与社会互动关系比较全面细致的呈现,探讨了中国近世社会的发展脉络、清代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和清代江南社会的特质等问题,是国内第一部疾病医疗社会史研究专著。本书援人新视野,探讨新问题,在立足中国社会实际发展状况的前提下,致力于新理论和新方法的实践与发展,既拓展了中国史研究的领域,开阔了疾病史研究的资料范围,又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近世社会变迁、国家与社会关系等问题做出新的诠释。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结论是清代温病学成熟和医疗资源发展的情况下,瘟疫对历史未产生结构性影响,读完对当下疫情多了些乐观。
评分作者博士论文,看得出来下了很大功夫。虽然观点上没啥稀罕,但史实上足够丰富细致。作者所用资料包括医书、档案、方志、文集、笔记、族谱等等,做明清史的人大概很熟悉这套路,我作为社会学出身者,还要学习。余新忠写博士论文时,台湾地区的“人群生命史”已有丰富成果,但余博士误打误撞写成了本大陆开山之作,并持续成为这一领域的权威。其学术历程值得借鉴,选题与切入点都很重要。选题考验格局、视野、眼光,接下来做那是下笨功夫。在作者讨论的几个问题中,我最有兴趣的是他对所谓“国家-社会”概念的反思。从中国医疗史所见,朝廷与官府表面上管着一切,但又对无碍统治的事情马马虎虎(瘟疫就是),而所谓民间却填补了官府的不作为,在接种牛痘、收治疾病等方面形成了不容忽视的力量。古代的“社会”包括了善会、善堂、乡里、会馆、商会等等。
评分作者博士论文,看得出来下了很大功夫。虽然观点上没啥稀罕,但史实上足够丰富细致。作者所用资料包括医书、档案、方志、文集、笔记、族谱等等,做明清史的人大概很熟悉这套路,我作为社会学出身者,还要学习。余新忠写博士论文时,台湾地区的“人群生命史”已有丰富成果,但余博士误打误撞写成了本大陆开山之作,并持续成为这一领域的权威。其学术历程值得借鉴,选题与切入点都很重要。选题考验格局、视野、眼光,接下来做那是下笨功夫。在作者讨论的几个问题中,我最有兴趣的是他对所谓“国家-社会”概念的反思。从中国医疗史所见,朝廷与官府表面上管着一切,但又对无碍统治的事情马马虎虎(瘟疫就是),而所谓民间却填补了官府的不作为,在接种牛痘、收治疾病等方面形成了不容忽视的力量。古代的“社会”包括了善会、善堂、乡里、会馆、商会等等。
评分作者博士论文,看得出来下了很大功夫。虽然观点上没啥稀罕,但史实上足够丰富细致。作者所用资料包括医书、档案、方志、文集、笔记、族谱等等,做明清史的人大概很熟悉这套路,我作为社会学出身者,还要学习。余新忠写博士论文时,台湾地区的“人群生命史”已有丰富成果,但余博士误打误撞写成了本大陆开山之作,并持续成为这一领域的权威。其学术历程值得借鉴,选题与切入点都很重要。选题考验格局、视野、眼光,接下来做那是下笨功夫。在作者讨论的几个问题中,我最有兴趣的是他对所谓“国家-社会”概念的反思。从中国医疗史所见,朝廷与官府表面上管着一切,但又对无碍统治的事情马马虎虎(瘟疫就是),而所谓民间却填补了官府的不作为,在接种牛痘、收治疾病等方面形成了不容忽视的力量。古代的“社会”包括了善会、善堂、乡里、会馆、商会等等。
评分与第一遍读的时候相比,我的认识已经完全不同了。显然作者在后续研究中放弃在这本专著里提出的研究期望,但不能以此否定其说法的合理性。医学知识是如何大众化普及的?瘟疫真的对人口结构影响不大吗?疾病又该如何被纳入“生态体系”的考量中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