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史方法论讲演录》作者梳理了50年来科学史从智识史到社会史再到文化史的发展历程,通过精当的案例分析,展示了科学史家将社会学和人类学进路用于历史研究所导致的新图景,论述了平衡科学史中智识精英和普通人作用的重要性,阐述了比较相同时期不同文化和不同时期同种文化中的科学的方法,诠释了作者提出的“文化簇”概念及其作用,从方法学上总结了科学史发展的现状,前瞻了该领域的新趋势。
《科学史方法论讲演录》为读者打开了宏阔的学术视野,提供了独到的历史洞见,阐发了有效的方法精要,是一部集思想性和工具性为一体的著作,对研习汉学、史学、哲学、人类学和科学者犹富启发性。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试图将人类学-社会学研究方法引入科学史,最突出的就是运用普理查德式的“比较法”。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文化簇”概念,并以中国古代科学史为案例,对其进行了初步的运用。这一进路的意义更多地在于对抗“精英科学”的传统形象,揭示科学运作的“外围”,但由于不涉及智识的根基,所以并不完备。
评分高屋建瓴,很开眼界
评分不能更好了。
评分西方科学向东亚传播过程中中国对天文学的接受与日本西医的吸收,这个对比很有意思。中国的天文学是皇家掌控,包括观测天象颁布律历之类。西方传教士过来时是没法进入皇家系统的,但是满人入侵时,传教士是帮满人造炮的,所以他们在新政府中获得了钦天监的职务,传播西方天文学。清政府完全承认欧洲天文的合法性。而日本之前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世袭社会,父亲是什么儿子就是什么,社会流动非常小。中医只在贵族和精英阶层使用,所以如果一个普通人想改变自己的阶层最好的方式是学西医,当时荷兰商人传播解剖学,那些日本人是可以通过自学获得这项技能,并且创造一个全新的职业。
评分检视读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