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大纲》是钱穆先生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作品。
《国史大纲》是一部中国通史,力求简要,举其大纲,删其琐节。在不到1000页的篇幅里,其人物之详、事业之备,又显示了作者驾驭繁复历史的伟力,整书纲举目张,简繁得当。
《国史大纲》纵论中华传统学术思想、政治制度、社会风气之演变发展,兼及中外形势,以求我国家历史之通贯一体,明其治乱盛衰之所由,阐其一脉相承之统系,指陈吾民族生命精神之所寄。
钱穆先生著述本书于抗战期间,在国家危亡中,读书人以笔为戎,以“历史最完备之国家”为著述之深厚根基,洋洋洒洒近80万言,荡气回肠,以激扬国人之民族精神,因应现实,更作为抗战建国之镜鉴。
九州版《国史大纲》,以“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整理编辑而成的联经一九九八年《钱宾四先生全集》中版本为底本,重排新校,全面订正文中体例、格式、标号、文字等方面存在的疏误,至于本书内容以及“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的注解说明等,新校本保留原貌。
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省无锡人,现代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钱穆先生九岁入私塾,熟习中国传统文献典籍。十三岁入常州府中学堂学习,1912年因家贫辍学,后自学。1913-1919年任小学教员。1923年后,曾在厦门、无锡、苏州等地任中学教员。1930年以后,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也曾任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迁居香港,创办新亚书院,任院长,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至1964年退休为止,期间曾获得香港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名誉博士称号。1966年,钱穆移居台湾,在“中国文化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任职,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台湾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1990年8月在台北逝世。钱穆著述颇丰,专著多达80种以上。其代表作有《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等,此外还有论文集多种,如《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等。
开篇即是重锤,文字凛然凝重,堂堂正正。小注与正文混排,吃饺子喝汤,浑然一体。读之常新,颇有收获。如夫子正襟危坐,虽难生亲近,然胸中丘壑,笔底波澜,家国之温情与敬意,数十载后仍跃然纸上,读之心思神慕,致敬再三。
评分前几日赵拓谈到钱穆的人品问题。这个问题我还是需要求教的。不过这也不妨碍我看这本书。 这本书最精彩的部分是三十多页的前言。前言部分是钱穆本人的历史观。可以说,这种历史观对我本身固有的历史观是有颠覆作用的。但是,我不得不承认其具有的合理性。尤其是他对中国历史的...
评分刚刚拿到书,繁体竖版,读了个开篇,钱老文字是有感情的。 写在前面是先把自己对于我之前中国史纵断面做一个小小的总结,为的是跟读之后感悟对比。 我看中国古代史,暂且先叫做古代史,大的是一部与外族互动的历史,这中间多政治、军事、民生种种。 华夏民族,内部民生凋零...
评分刚刚拿到书,繁体竖版,读了个开篇,钱老文字是有感情的。 写在前面是先把自己对于我之前中国史纵断面做一个小小的总结,为的是跟读之后感悟对比。 我看中国古代史,暂且先叫做古代史,大的是一部与外族互动的历史,这中间多政治、军事、民生种种。 华夏民族,内部民生凋零...
评分最近得闲,且又心智沉静,花了一周读完了十年前拗得的钱穆老爷子的《国史大纲》,忍不住想说两句自己以为的现代化与现代性。 记得李泽厚曾经在八十年代提过一个命题,即“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然而不幸的是,这个命题说中了中国200多年现代历程的纠结之处,而这个双重变...
看到后面才看的很有韵味。。。
评分看了快一学期终于看完了。看下册的时候才想到要做笔记,回头还得把上册再看一遍做一遍笔记
评分虽然部分注释内容偏学术化,看的时候有些枯燥,但仍不失为一本通览五千年中华文化的普及好书,可以更好的了解中国历史框架,历朝兴衰成败政治得失都包容在这两本不算薄的书里,读来颇为我民族唏嘘感慨
评分201816-17 时隔6年重读,对钱老已不是盲目崇拜,虽然感悟其对这国爱的深沉,也不免腹诽他对知识分子在中国历史中扮演的角色太过看重。这段时间看这本书和当时钱老写这本书情况虽非,国内舆论却有相似之处,摘郭嵩焘一句话:“岂有百姓穷困,而国家自求富强之理?今言富强者,一视为国家本计,与国家无关”
评分看到后面才看的很有韵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