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不仅阐述了历史上各种宗教现象的发展过程,更在空间上揭示宗教的结构以及宗教对于人类的意义。
第1卷 从石器时代到厄琉西斯秘仪
第2卷 从乔达摩·悉达多到基督教的胜利
第3卷 从穆罕默德到宗教改革
米尔恰·伊利亚德(1908-1986)为原籍罗马尼亚的著名宗教史家,曾游学印度,旅居巴黎,最后落脚美国芝加哥大学,任宗教系主任。本书著于70年代,为其晚期集大成之作,篇幅浩繁,中译本逾1200页,时间跨度从史前时期一直到近代,空间上,作者努力避免西方(基督教)中心主义,把视...
评分米尔恰·伊利亚德(1908-1986)为原籍罗马尼亚的著名宗教史家,曾游学印度,旅居巴黎,最后落脚美国芝加哥大学,任宗教系主任。本书著于70年代,为其晚期集大成之作,篇幅浩繁,中译本逾1200页,时间跨度从史前时期一直到近代,空间上,作者努力避免西方(基督教)中心主义,把视...
评分米尔恰·伊利亚德(1908-1986)为原籍罗马尼亚的著名宗教史家,曾游学印度,旅居巴黎,最后落脚美国芝加哥大学,任宗教系主任。本书著于70年代,为其晚期集大成之作,篇幅浩繁,中译本逾1200页,时间跨度从史前时期一直到近代,空间上,作者努力避免西方(基督教)中心主义,把视...
评分假如把宗教看作是一种认知方法、那么宗教的认知对象就是无限:这个无限不但包含【宇宙中所有的万物】也包括认知主体自身 正是这种【无所不包+自包含的无限性】决定啦宗教和其他认知方法的不同:如果我们把这种无限性称为上帝的话、那么上帝就不能是任何一个我们可以...
评分米尔恰·伊利亚德(1908-1986)为原籍罗马尼亚的著名宗教史家,曾游学印度,旅居巴黎,最后落脚美国芝加哥大学,任宗教系主任。本书著于70年代,为其晚期集大成之作,篇幅浩繁,中译本逾1200页,时间跨度从史前时期一直到近代,空间上,作者努力避免西方(基督教)中心主义,把视...
作者的独到见解就在前言第一段。之后所有内容因太学术而对普通读者没有太多意义。作为以“思想史”为题的书,其整体阐述脉络不清晰,对于各种思想把控功力不够,以至于很难对读者有什么独特的启发,读者只能停留在各种宗教思想创新的描述、罗列上,读后收获甚微。最后,这本书取了个好书名!
评分作者的独到见解就在前言第一段。之后所有内容因太学术而对普通读者没有太多意义。作为以“思想史”为题的书,其整体阐述脉络不清晰,对于各种思想把控功力不够,以至于很难对读者有什么独特的启发,读者只能停留在各种宗教思想创新的描述、罗列上,读后收获甚微。最后,这本书取了个好书名!
评分实在是太爱伊利亚德的书了。时代发展就是一个“去神圣化”的过程,宗教的本质是绝对无法被化约的。
评分包涵了两类宗教思想,对于希腊人的宗教、萨满教,采取的是人类学的观察方法。而对于佛教、基督教的宗教思想,则不可避免的要解读佛陀、龙树、奥古斯丁、路德加尔文的哲学性宗教思想。因为这种分裂,结构上不如《神圣的存在》整齐。作为读者我不知道阅读的是一部人类精神自然发展的历史还是少数思想巨人的观念史。
评分预定一个2014最有收获阅读席位~与《战与和》对读,不免产生托翁是将入会秘仪与教义问答敷之情境的错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