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作者:【法】爱弥尔·涂尔干
出品人:
页数:634
译者:渠东
出版时间:2011-4-1
价格:46.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0070591
丛书系列: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政治法律社会
图书标签:
  • 社会学
  • 涂尔干
  • 宗教
  • 人类学
  • 宗教学
  • 宗教社会学
  • 哲学
  • 法国
  • 宗教社会学
  • 集体意识
  • 图腾制度
  • 仪式行为
  • 宗教体验
  • 社会整合
  • 象征符号
  • 原始宗教
  • 社会学理论
  • 人类学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爱弥尔·涂尔干是法国著名社会学家,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为涂尔干晚年之作,意图为从原始初民社会的基本互动方式,建构出社会构成的最基本元素,加以认识。正如导言中所说,“本书的宗旨,就是要研究实际上已经为人所知的最原始和最简单的宗教,分析这种宗教,并尝试做出解释”。

作者简介

Emile Durkheim (1858-1917)涂尔干(杜尔克姆、迪尔凯姆),法国社会学家,社会学的学科奠基人之一。1858年4月15日出生于法国孚日省埃皮纳尔一个小城镇的犹太教教士家庭。幼年曾学习希伯莱文、旧约和犹太教法典。青年时代放弃了宗教信仰,走上实证科学的道路。1879年,就学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1882年毕业。1882~1887年,在省立中学教书。其间赴德国一年,学习教育学、哲学、伦理学,深受W.冯特实验心理学的影响。1887~1902年,在波尔多大学教书,并在那里创建了法国第一个教育学和社会学系。1891年,被任命为法国第一位社会学教授。1898年,创建了法国《社会学年鉴》。围绕这一刊物形成了一批年轻社会学家的团体──法国社会学年鉴派。1902年后执教于巴黎大学。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断了这位反战学者的学术研究,他的儿子和许多学生死于战场,他受到极大的刺激。1917年11月15日在巴黎去世。主要著作有:《社会分工论》(1893)、《社会学方法的规则》(1895)、《自杀论》(1897)、《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2)等。

目录信息

导言 研究主题:宗教社会学与知识理论
1 本书的首要主题:分析研究已知的最简单的宗教,用以确定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为何在原始宗教中更容易发现和解释这些形式
2 研究次题:思想和范畴之基本观念的起源一认为其起源是宗教的亦即社会的之根由——对知识理论的重新阐述
第一卷 先导问题
第一章 宗教现象和宗教的定义
宗教之初步定义的用途;寻求这个定义的方法——为何应该首先检验常见的定义
1 宗教被定义为超自然的和神秘的——批判:神秘的观念并不是原始的
2 宗教被定义为是与神或精神存在之观念有关的——自然神论的宗教——不包含神性观念的无神宗教中的仪式
3 寻求确凿的定义——信仰与仪式的区别——信仰的定义——首要特征:事物被划分成神圣的与凡俗的
——这个定义的明显特征——与信仰有关的仪式的定义——宗教的定义
4 使巫术与宗教相区别的另一必要特征——教会的观念——个体主义宗教排斥教会观念吗?
第二章 基本宗教的主导概念
Ⅰ 泛灵论
泛灵论与自然崇拜的区别
1 泛灵论的三个论题:灵魂观念的起源;精灵观念的形成;精灵膜拜向自然膜拜的转变
2 对第一个论题的批判——灵魂观念与互体观念的区别——梦不能说明灵魂观念
3 对第二个论题的批判——死亡无法解释灵魂向精灵的转变——对死者灵魂的膜拜并不是原始的
4 对第三个论题的批判——拟人的天性——斯宾塞的批判;对这一点的保留意见
——对据说可以证明这种天性的事实的验证灵魂与自然精灵的区别——宗教拟人论也不是原始的
5 结论——泛灵论把宗教还原成了一种幻觉系统
第三章 基本宗教的主导概念(续)
Ⅱ 自然崇拜
理论史
1 评述马克斯。缪勒的自然崇拜说
2 如果宗教的目的是为了表达自然力,那么我们就很难看到它是如何维系自身的,
因为它是通过谬误的方式来表达自然力的——对宗教与神话作出的虚假区别
3 自然崇拜不能解释事物的圣俗之分
第四章 作为基本宗教的图腾制度
问题史——处理它的方法
1 图腾制度问题简史
……
第二卷 基本信仰
第三卷 主要仪式态度
结论
人名对照表
民族(部落)译名对照表(含部分胞族)
本书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雖然說我僅僅看了第三卷和導論,就在此評價這本書很容易有斷章取義之嫌。但是還是在此簡單的介紹一下這本書的成書背景,塗爾幹作為社會學三大巨頭,生於法國一個猶太教拉比之家,19世紀的歐洲特別是法國處於一個混亂的年代,政治上不安社會上動盪,宗教的神聖性的滑落和傳統宗...  

评分

涂尔干所做的第一件事是下定义 社会学的主旨,并不仅仅在于了解和重建已消逝的各种文明形式。相反,同所有实证科学一样,它所要解释的是与我们近在咫尺,从而能够对我们的观念和行为产生影响的现实的实在:这个实在就是人。 研究非常古老的宗教,是因为它似乎比别的宗教更适合...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二刷之后,觉得这本书这可贵的还是作者的情感和方法论上的眼光。这本书是我当年面试时候的考题啊,毕业论文提到了这本书,但也没有完全弄明白,一直到现在。以后面对时事人情,我也自觉不自觉地像一个涂尔干主义者一样想问题。凡此种种,也算是我人生的一部分了。

评分

涂尔干宗教研究➡社会研究;康德哲学的社会学化。信仰宗教不是源于恐惧&宗教起源的基础不是谵妄(“互体”论;自然崇拜的语词论)而是能够作用于现实的图腾信仰&图腾本原/曼纳观念(宗教力)及次生产物:灵魂&宗教是社会的变形。最后吐个槽:涂爷真的是个话痨。

评分

全书所有的“表现”都应该译成“表征”,representation。所谓的“精神存在”,实际上是spiritual being,“灵性存在”;所谓的“精灵”,实际上是“spirits”,(宗教语境下)“灵性”;所谓的“仪轨”,实际上是“practice”,“实践”。

评分

今天才发现涂尔干的理论这么有意思而且我自己有那么多粗糙但是和涂尔干类似并且我平时看重的“想法”,算是学术再启蒙,所以有第一本评价五星的学术著作咯~

评分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如果马克思的精神气质是“盗火的普罗米修斯”,韦伯是“出征的浮士德”,涂尔干就是“归家的奥德赛”! 他的原始宗教研究真的指引着一条不断返回人的存在的家的归途。就像海德格尔是唯一一个讨论家的西方哲学家一样,涂尔干在原始宗教里看到的社会存在,也是现代人不断丢失的“存在的家”。不过,涂尔干也没有那么“怀旧”,他总是试图超越宗教,追寻更加永恒不变的“神圣社会”。只要人类生活之洪流滚滚向前,在宗教外衣下显现的社会就始终鲜活如初。从这一点看,涂尔干有的就不只是温暖,他比马克思的革命气质更实在,比韦伯的悲剧命运观更有生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