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十字架上的真》站在个体信仰的立场上,对西方20世纪基督教的思想传统表达一种个体言说,20年前一问世,即被誉为国内第一部对西方大思想家解读的经典式基本读物,畅销学界,不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更重要的是开启了汉语基督教研究之现代研究。
《走向十字架上的真》全书以人物为纲,梳理20世纪最重要的基督教思想家,涉及俄国的舍斯托夫、瑞士的卡尔?巴特、德国的舍勒、布尔特曼、朋霍费尔、默茨、海德格尔、卡尔?拉纳、莫尔特曼、瑞士的汉斯?昆、巴尔塔萨、法国的西蒙娜?薇依、美国的尼布尔等,作者在字里行间渗透了自己的个体信仰和东方学人的立场,表达一种自己对生命、对自然、对人生的“真”的直面思虑和独到理解,在解读式介绍的背后,始终坦露着“中国问题”思想的意识。
《走向十字架上的真》全书文笔优美流畅,作者择史上思想家的关键思想,重要著作,核心问题,次第从容道来,详略得当,深入浅出,知人论世,见微知义,极见作者的学术功力。
刘小枫,1956年生,四川重庆人。1978年入四川外语学院,获文学士学位;1982年入北京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 1985年到深圳大学中文系任教;1989年入瑞士巴塞尔大学,获神学博士学位。1993年起,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比较文化研究所兼任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中山大学哲学系、重庆大学的教授。主要著作有《诗化哲学》(1986)、《拯救与逍遥》(1988)、《走向十字架上的真》(1994)、《这一代人的怕和爱》(1995)等。
从绝望哲学到圣经哲学: 在这一章中,刘小枫主要是在讲舍斯托夫的观点,包括舍斯托夫对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尼采等人的评述。 个体存在的根基问题引起了舍斯托夫精神上的绝望感,由此使他的兴趣转向了哲学。 他反对道德的形而上学,因为他认为道德的形而上学用虚假的安慰...
评分在八八年出版《拯救与逍遥》之后,刘小枫似乎已经放弃了浪漫主义哲学,转向了救赎的神学。在当时一片惊诧声中,刘小枫从八九年在《读书》上,以默默为笔名发表了一系列的神学论文。我想,这可能是普及读物《读书》杂志上少有的事情。 在负笈巴塞尔大学期间,刘小枫连续写下了...
评分在八八年出版《拯救与逍遥》之后,刘小枫似乎已经放弃了浪漫主义哲学,转向了救赎的神学。在当时一片惊诧声中,刘小枫从八九年在《读书》上,以默默为笔名发表了一系列的神学论文。我想,这可能是普及读物《读书》杂志上少有的事情。 在负笈巴塞尔大学期间,刘小枫连续写下了...
评分从绝望哲学到圣经哲学: 在这一章中,刘小枫主要是在讲舍斯托夫的观点,包括舍斯托夫对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尼采等人的评述。 个体存在的根基问题引起了舍斯托夫精神上的绝望感,由此使他的兴趣转向了哲学。 他反对道德的形而上学,因为他认为道德的形而上学用虚假的安慰...
评分在八八年出版《拯救与逍遥》之后,刘小枫似乎已经放弃了浪漫主义哲学,转向了救赎的神学。在当时一片惊诧声中,刘小枫从八九年在《读书》上,以默默为笔名发表了一系列的神学论文。我想,这可能是普及读物《读书》杂志上少有的事情。 在负笈巴塞尔大学期间,刘小枫连续写下了...
神学家评论
评分一直珍藏的一本書。
评分旅行途中新版重读一遍过。
评分写这些时才三十出头,了不得啊
评分一直珍藏的一本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