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南芝川镇)人。著有《史记》,《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司马迁赋》八篇;《隋书?经籍志》有《司马迁集》一卷。
韩兆琦,男,1933年出生[1],天津市静海人。195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62年复旦大学研究生毕业。其后长期担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中国古代文学先秦两汉文学方向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至2005年任教于新成立的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文学院,执教“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史记》选讲”等课程,深受学生爱戴和好评。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是古代史书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该书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史记》参考了众多典籍,如《左传》、《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和诸子百家等,同时参考档案、民间古文书籍。司马迁还亲自采访,进行实地调查。
序 常常有人对我说,中国人的大弊端是缺乏信仰——一是没有个具形的神;一是没有一部《圣经》。我想,这未免有些过于自谦了。从文明史的角度来看,世界各个民族,无论其文化发育早晚,都有着自己相对独特的文明特征。换言之,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信仰,都有属于本民族、由来于民...
评分“想铁甲重瞳,乌骓汗血,玉帐连空。楚歌八千兵散,料梦魂、应不到江东。”(萨都剌《木兰花慢》)最具典型意义且最为广知的“英雄悲剧”,首推“霸王别姬”。历史上许多英杰人物在失势之后,均被胜利者以及后人中别有用心者予以不同程度的丑化或淡化,这大约是政治斗争中亘古...
评分韩安国,可能是一个稍显陌生的名字。他的一生中没有什么亮眼的地方,有的只是成熟稳重的性格和惨淡的战绩。因此,这让他看起来更象一个好的文臣,而不是一个好的武将。而这,也就成了他悲剧人生的主因。 韩安国的优点,在于他忠厚大度,不睚眦必报。当初他犯法抵罪坐牢时,被一...
评分其实这篇评论跟<史记>没有一毛钱的关系,之所以发在这儿,是因为刚刚在这本书的评论下面发生了件很有趣的事情. 有篇文章题目叫<伯夷、叔齐与王千源、范美忠——读史的一点杂感>,刚刚还在首页上,如果有人错过了阅读它的黄金时段,那么直接在我这篇评论的上面或下面找就是了,反正不...
评分其实这篇评论跟<史记>没有一毛钱的关系,之所以发在这儿,是因为刚刚在这本书的评论下面发生了件很有趣的事情. 有篇文章题目叫<伯夷、叔齐与王千源、范美忠——读史的一点杂感>,刚刚还在首页上,如果有人错过了阅读它的黄金时段,那么直接在我这篇评论的上面或下面找就是了,反正不...
补标。刚上大学的时候,读了一个寒假,大概一半吧,现在又都记不起来。今天想到了伍子胥,翻出来重读,依然感觉震动。是时候再读了,在这样的时代,这样的时段。
评分这两周囫囵吞枣读完了,肯定是还要再读的。接下来读左氏春秋吧。
评分他妈的太无聊了,又臭又长。
评分到底有多少是历史,有多少是虚构——这真是个问题,但是后人几乎都没有考虑这个问题,而是坚定地把书中的所有当作历史,大的事件,小的细节。小细节,也是历史吗?我们只能当首故事来读吧!最常用的故事手法是,almost,差一点就!还有,坏事之前必有人进谏,谋士比将帅的作用大,文人改变历史。
评分高峰中的高峰,无法超越的经典,读一遍是不够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