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與超越》內容積極嚮上並賦予我們無限力量的《自卑與超越》中,作者阿德勒大量探究瞭人生最根本的問題,如我們的傢庭環境、自卑情結及兩性關係平等重要問題。《自卑與超越》闡明瞭人生道路和人生意義。
青少年時期是完整人格、人生價值觀、社會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而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很少有人對其現時的狀態感到滿意,對優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然而並不是人人都能超越自卑,關鍵在於傢長和老師應幫助他們樹立正確對待職業、社會、傢庭和性的觀念,以及正確理解生活,使他們真正認識“生命的真正意義”,並懂得閤作的價值,纔能實現從自卑走嚮超越的完美蛻變。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年):齣生於維也納,是奧地利的精神病學傢,維也納醫學博士,精神分析學派代錶之一,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
他的學說貼近生活,充滿樂觀氣息,極易被人理解和接受,對後來西方心理學的發展産生瞭重要影響。
他一生閱曆豐富,著作等身,其代錶著作有:《自卑與超越》、《人性的研究》、《個人心理學的理論與實踐》、《自卑與生活》等。作為軍醫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也曾到過許多國傢講學,後全傢移居美國。1937年應邀去英國講學時心髒病突發逝世。
1986年,安徽宣城 新华书店,高中生的我,进去瞧了瞧,看了看封面,读了读前言,翻了翻内容,读了两段文字后,决定花1.60元买下来。不贵,真的。(1984年年底的通货膨胀,令万元户已不再是罕见了。) (如果你想知道当时的封面 ,可以看一眼:http://www.douban.com/subject/1...
評分其实这是读书笔记作业的摘录。。。 这里只是谈一谈我看过此书后的感受和反思。 心史老师说,很多学心理的不是想弄清楚整个人类的心理状况是怎样的,也不是想纠结于感觉知觉记忆这些实验内容,而是想解决自己的问题。说得没错,至少我选择心理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我对自己有...
評分作為一個外行人和未成年人,讀此書有兩個階段,先是是瞭解自己,其次才是試圖治療自己。此為讀後感。 頭一次讀這本書,恰好是在一年前。也許根據心理的選擇,看見的都是那些我的問題和問題的起源。我發現了自己的病癥所在,卻苦於沒有解決方法。我那時想:這些混蛋都是只...
評分Alfred给出了答案 一年多前读了与弗洛伊德齐名的心理学大师Alfred Adler的作品——《What Life Could Mean to You》,读罢觉得醍醐灌顶,顿感萦绕了十几年的心结终于找到源头。 Alfred认为,“一个人在五岁之前,其生活经验已经决定了他成年后解释自身遭遇和回应的方式,对于...
沒有很大的收獲
评分自卑感是人類進步的底層動力,個體心理學代錶; 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實現目標,也可以通過與他人建立閤作,來實現自己的人生意義和個人價值; 真正決定一個人行為的,是想要達到的那個目標;
评分應該是一本好書,但是閱讀的感覺不是非常愉悅,觀念應該算是經典,換句話說就是沒有太多新意。4星好評。
评分(這個版本比較貼近我的閱讀習慣
评分沒有很大的收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