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中国”的通俗表征与主体建构

“革命中国”的通俗表征与主体建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姚丹
出品人:
页数:279
译者:
出版时间:2011-6
价格:36.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1188668
丛书系列:当代文学史研究丛书
图书标签:
  • 革命中国
  • 当代文学
  • 姚丹
  • 文学理论
  • 文学史
  • 政治学
  • 现当代研究
  • 毛泽东
  • 中国革命
  • 革命叙事
  • 主体性
  • 文化表征
  • 历史文化
  • 政治文化
  • 现代中国
  • 社会思潮
  • 意识形态
  • 文学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革命中国"的通俗表征与主体建构:《林海雪原》及其衍生文本考察,ISBN:9787301188668,作者:姚丹 著

作者简介

姚丹,女,200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曾讲授过“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国当代红色经典构造进程考察”等课程。著有《西南联大历史情境中的文学活动》一书,并在《现代中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杂志报纸发表论文多篇。

目录信息

导言
一、“革命中国”的文学(文化)实践
二、通俗·表征
第一章 将“记忆”改写为“历史”——长篇小说《林海雪原》的写作
第一节 “真实”与“虚构”
第二节 “农军”作者的文化准备与“新人”想象
第二章 编辑齐力型塑“民族风格”——新中国文化领导权的一个侧面
第一节 “农军”能否思考“入学”问题
第二节 着力压抑欧化追求
第三节 “文字清洁工”和“思想把关”
第三章 批评的权力
第一节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成规审视下的“新英雄”
第二节 批评的效果:编辑对权威批评的服从
第三节 被引导和被构造的“读者”
第四章 革命叙事的“民族化”、“文人化”诠释——话剧《智取威虎山》剧情模式的确立
第一节 话剧的总体设计
第二节 “民族化”的探索
第三节 “文人化”的无产阶级舞台形象
第五章 1950—1960年代初的改编
第一节 大跃进中的改编热
第二节 “侠”风还是“匪”气——电影《林海雪原》的改编
第六章 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创造“无产阶级文学(文化)”的另一种实践方式
第一节 江青与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的艺术追求
第二节 暧昧多样的样板戏接受史
第三节 样板戏的意识内涵
第七章 历史与商业的“双刃剑”——电视剧《林海雪原》及其他
第一节 电视连续剧《林海雪原》
第二节 纪实小说《英雄杨子荣》
结语:“仇必仇到底”?
附录一 小说《林海雪原》部分原稿及修改实录
附录二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所藏部分档案摘录
附录三 八一电影制片厂所藏《林海雪原》部分档案摘录
附录四 曲波访谈录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还可以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无疑是让人惊喜的,使我对当代文学史领域的研究水平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很难想象一个文学出身的研究者能将如此清楚地将历史的枝蔓呈现出来。本书的主线围绕着《林海雪原》的创作、编辑和改编渐次下行,每一个环节都不是泛泛之谈,理论和史料的对接恰到好处。概言之,本书的两大特色在于:一方面通过扎实的史料和作者深谙文学史的功底将历史的厚重感和细致感成功刻画了出来;另方面理论解释和经验解释很融洽地囊括在精巧得体的文字当中,一点儿都没有窒碍之感。这两方面都是值得我去学习的。美中不足的是,有些应该发力的点(比如理论对话时)常给人意犹未尽之感。此外,章节后的小结有些简单,结语部分随有想法但是没有很突出的表达出来。

评分

鸣谢:黄棘

评分

文本与历史。

评分

梳理的功夫不错。早点看到就好了。这个可以作为写论文的一个范本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