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弗里德里希· 尼采(1844—1900),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著有《悲剧的诞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等。
译者简介
周国平,当代著名作家、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哲学博士。著有《各自的朝圣路》、《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等,译有《悲剧的诞生》等。
弗里德里希·尼采,19 世纪后期最伟大的哲学家,独自一人在欧洲文化中游荡。他与传统辩驳,同时也成为传统的一部分。1889 年,尼采在都灵的街头,看到了一匹被马夫虐待的马。在那个瞬间,他心生悲悯,抱住了马的脖子。这件事导致他精神分裂,失去了理智。
在本书中,尼采对当时德国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考察和思索。他认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哲学悟性、艺术直觉和古典人文修养,为天才的诞生和文化的创造培育适宜的土壤。
首先提出两个教育问题,一扩大一缩小,类比当下,一个是扩招。尼采认为,任何关于提供谋生方式的学习,都不是真正的教育,一句话,太功利。 第二个是专业细分,沦为零件和工厂,每一个门类都疆界分明,束缚了知识的自由。 尼采认为,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 1、哲学的悟性...
评分首先提出两个教育问题,一扩大一缩小,类比当下,一个是扩招。尼采认为,任何关于提供谋生方式的学习,都不是真正的教育,一句话,太功利。 第二个是专业细分,沦为零件和工厂,每一个门类都疆界分明,束缚了知识的自由。 尼采认为,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 1、哲学的悟性...
评分首先提出两个教育问题,一扩大一缩小,类比当下,一个是扩招。尼采认为,任何关于提供谋生方式的学习,都不是真正的教育,一句话,太功利。 第二个是专业细分,沦为零件和工厂,每一个门类都疆界分明,束缚了知识的自由。 尼采认为,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 1、哲学的悟性...
评分首先提出两个教育问题,一扩大一缩小,类比当下,一个是扩招。尼采认为,任何关于提供谋生方式的学习,都不是真正的教育,一句话,太功利。 第二个是专业细分,沦为零件和工厂,每一个门类都疆界分明,束缚了知识的自由。 尼采认为,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 1、哲学的悟性...
评分首先提出两个教育问题,一扩大一缩小,类比当下,一个是扩招。尼采认为,任何关于提供谋生方式的学习,都不是真正的教育,一句话,太功利。 第二个是专业细分,沦为零件和工厂,每一个门类都疆界分明,束缚了知识的自由。 尼采认为,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 1、哲学的悟性...
应该只有少数人天才值得接受教育,平庸的大多人秩序为天才们提供服务。。。
评分作为一名青年大学老师,尼采愤怒地批判了现代教育,也就是一种普及教育。在他看来,教育的目的应该让天才得到养育和支持。未来的教育决定于两种路线的斗争:“现在你们正站在十字路口,并且知道了两条路各通向何方。走其中的一条路,你们会受到时代的欢迎,它对你们不会吝惜花环和勋章,那些强势党派将为你们撑腰,你们的前后左右将站满同党。……另一条路却使你们旅伴稀少,它艰难、曲折、崎岖,看你们在那里疲惫跋涉,走在第一条路上的人们会讥笑你们,还会试图引诱你们投奔他们。可是,一旦两条路发生交叉,他们就会虐待你们,把你们挤到路边,或者畏怯地躲避你们,孤立你们。”
评分尼采所言很有启发性,对照现实,不正是“在外延上扩大教育,就必定在内涵上缩小教育,前者是后者的表现,后者是前者的实质”,扩大教育的倾向,即使教育沦为谋生的手段,缩小教育的倾向,即教育的政治化和学术化,使教育沦为国家利益的工具和学术分工的工厂,还有新闻方面,一方面是人文教育传统的断裂,另一方面是大众传播媒介的兴起,受众的扩大和内容的浅薄正迎合了现代教育在受众上的扩大和内涵上的缩小,教育的真正秘密“无数的人表面上是为了自己受教育,实际上是在为少数人受教育成为可能而替教育事业工作”,而现实状况,精英教育的缺乏几乎没有真正教育成了的人,另一方面天赋良好的人受时代诱惑,宁在时髦文化中出风头,不肯为天才工作。
评分尼采28岁时的作品,一组未完成的讲稿,生前已经放弃发表,似乎也没有认真整理,因此稍显凌乱。这本书的核心观点可以归纳为“教育是一场骗局”:尼采认为,教育(尤其是细分化的教育)的最终受益者其实是少数,大多数人只是被裹挟,教育本身对这些人并无实在的益处。他认为教育有两种不好的倾向:一种是扩大和普及教育,这将导致功利,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赚钱;一种是缩小和削弱教育,这将导致集权,教育成为国家利益的工具。尼采似乎更倾向于后一种;我不同意他的观点,但非常喜欢他的“骗局论”:大多数骗局都是多数人裹挟少数人做的,比如穿衣服、婚姻;但少数人裹挟多数人的“骗局”,想不出其他的例子。这种“骗局”之所以可行,是因为如果不让大多数人接受教育,那么就不可能筛选出少数人。至于这种教育对大多数人是否有益,也是见仁见智的问题。
评分我一向认为不存在“家庭教育”这种东西,父母是什么样的人,孩子就会学着怎么做(他们在小时候会时刻观察)如果把范围扩大到国家呢?我无法可想,这个问题太复杂而且牵扯到不同领域,不是一个古典教育能解决的。对于大学机构的扩大(沦为公务员和军人的输送机器)和缩小(学科细分导致一个专家只知自己研究的一亩三分地)、新闻(当下的奴隶!)和母语的粗鄙化等批评都非常中肯,感觉像昨天写出来的。看到最后一页那个乐队的例子我只想到四个字:哨兵向导。在人生开始接受教育时的勤劳、诚实与求真很重要,服从什么强力的引导者就别了吧。这个表述太感性,缺乏客观衡量标准,况且想要冒充自己确是如此人物的小丑可多了呢。总而言之,值得一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