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尼采 教育学 哲学 教育 西方哲学 周国平 文学 德语文学
发表于2025-05-08
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弗里德里希·尼采,19 世纪后期最伟大的哲学家,独自一人在欧洲文化中游荡。他与传统辩驳,同时也成为传统的一部分。1889 年,尼采在都灵的街头,看到了一匹被马夫虐待的马。在那个瞬间,他心生悲悯,抱住了马的脖子。这件事导致他精神分裂,失去了理智。
在本书中,尼采对当时德国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考察和思索。他认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哲学悟性、艺术直觉和古典人文修养,为天才的诞生和文化的创造培育适宜的土壤。
作者简介
弗里德里希· 尼采(1844—1900),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著有《悲剧的诞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等。
译者简介
周国平,当代著名作家、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哲学博士。著有《各自的朝圣路》、《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等,译有《悲剧的诞生》等。
反观中国的大学,连尼采口中的现存教育制度和教育结构达不到的时候,哪敢谈我们的教育机构的未来,世界观已崩,愿意服役于天才,而天才多已夭折。
评分尼采对教育有着偏执却不无道理的理解,无论是实践层面的(模仿,遵守,非自由的),还是方法层面的(教育之为且仅为天才)。精英主义一定是对的,他们生而具有Wille zur Macht,教育的存在只是只应是为了让他们找到价值。
评分真正的人文教育是从语言训练开始的,包括认真阅读经典作家和严格从事写作训练,目的是养成正确的艺术感觉,从而对报刊语言产生生理上的恶心。母语经典作家是古典教育不可少的入门向导。
评分024 对尼采论述的古希腊文化因为不懂,所以不好说赞同或不赞同。书中的大部分观点,教育的两种倾向,教育机构与生计机构的对立,教育只会在少数人身上成功,被教育者在中学大学应被引导等等,是很有道理的,且是至今被教育现实犹能反映出并情况越来越恶化的。尼采的希望可能真的要向他之前去追寻。
评分作为一名青年大学老师,尼采愤怒地批判了现代教育,也就是一种普及教育。在他看来,教育的目的应该让天才得到养育和支持。未来的教育决定于两种路线的斗争:“现在你们正站在十字路口,并且知道了两条路各通向何方。走其中的一条路,你们会受到时代的欢迎,它对你们不会吝惜花环和勋章,那些强势党派将为你们撑腰,你们的前后左右将站满同党。……另一条路却使你们旅伴稀少,它艰难、曲折、崎岖,看你们在那里疲惫跋涉,走在第一条路上的人们会讥笑你们,还会试图引诱你们投奔他们。可是,一旦两条路发生交叉,他们就会虐待你们,把你们挤到路边,或者畏怯地躲避你们,孤立你们。”
首先提出两个教育问题,一扩大一缩小,类比当下,一个是扩招。尼采认为,任何关于提供谋生方式的学习,都不是真正的教育,一句话,太功利。 第二个是专业细分,沦为零件和工厂,每一个门类都疆界分明,束缚了知识的自由。 尼采认为,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 1、哲学的悟性...
评分首先提出两个教育问题,一扩大一缩小,类比当下,一个是扩招。尼采认为,任何关于提供谋生方式的学习,都不是真正的教育,一句话,太功利。 第二个是专业细分,沦为零件和工厂,每一个门类都疆界分明,束缚了知识的自由。 尼采认为,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 1、哲学的悟性...
评分首先提出两个教育问题,一扩大一缩小,类比当下,一个是扩招。尼采认为,任何关于提供谋生方式的学习,都不是真正的教育,一句话,太功利。 第二个是专业细分,沦为零件和工厂,每一个门类都疆界分明,束缚了知识的自由。 尼采认为,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 1、哲学的悟性...
评分首先提出两个教育问题,一扩大一缩小,类比当下,一个是扩招。尼采认为,任何关于提供谋生方式的学习,都不是真正的教育,一句话,太功利。 第二个是专业细分,沦为零件和工厂,每一个门类都疆界分明,束缚了知识的自由。 尼采认为,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 1、哲学的悟性...
评分首先提出两个教育问题,一扩大一缩小,类比当下,一个是扩招。尼采认为,任何关于提供谋生方式的学习,都不是真正的教育,一句话,太功利。 第二个是专业细分,沦为零件和工厂,每一个门类都疆界分明,束缚了知识的自由。 尼采认为,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 1、哲学的悟性...
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