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海外中国研究 历史 民国 传播学 近代史 林郁沁 社会学 汉学
发表于2025-02-23
施剑翘复仇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在本书中,林郁沁围绕着1935年施剑翘在佛堂射杀军阀孙传芳这一扣人心弦的历史事件,通过对媒体、政治和法律档案的详尽调查,展示了施剑翘设法为父复仇、吸引媒体注意并争取公众同情的策略。她认为这一事件之所以能引起轰动并激发同情,是因为它与性别规范之论争、法制改革与法外正义孰轻孰重以及国民党政府扩张威权统治等更、大的社会性问题联系了起来。在这次审判事件中人们关注的不仅仅是一个年轻妇女的命运,更是“情”能否超越“法治”、挑战民国之政治权威这一更大问题。
林郁沁,1990年于斯坦福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并分别于1996和2001年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本书被美国历史研究学会授予2007年度费正清奖,被评为东亚现代历史研究中的最佳著作。
两年前还和作者讨论过,现在竟然有中文版了。买来看看。挺不错的一本书。
评分现代传媒和都市兴起合塑大众/舆论,与当事人行为意志和表演策略有效互构,使女性/同“情”、现代/国“法”、传统/家“礼”愈显纠结冲突,伴随外在历史环节转换,话语事件中法治、政党、国族和性别各维内涵和关联不断变化。网络时代歌乐山连环案正可对书。翻译良,专名尤佳
评分可读性很强。作者开门见山提出要解决中国现代史学中关于“公共领域”的争论,情这个复杂概念的探讨和道德暴力在现代正义扮演的角色。我觉得三个问题完成度很高。施剑翘如何在刺杀利用舆论塑造集体同情并获得特赦,以及法制化和党治化的矛盾,都被作者写的极为精彩。在大众消费文化初露萌芽和政治威权主义持续强化的时代,公民对政府的不认可很大程度就可以预见舆论是支持施古典的复仇,却不肯相信“法律的裁决”,而国民政府的特赦,则是在党国一体收效甚微之下,为了讨的舆情的一点支持而做出的可怜让步。而值得注意的是,施氏在博取集体同情,“操纵”舆情以及建国后躲避迫害的过程中展现了她发达的政治嗅觉和煽动人民特别是女性同胞情感的高超手腕。但,遗憾的是,这本书从传播学角度的分析比较单薄,对大众媒体的作用描写略简单。
评分这书给来借古讽今还差不多,主要说的是舆论与司法的纠葛。但作者的传播学知识不是很够,而叙事更缺乏孔飞力、史景迁他们的美感。所以,只是梳理下一下材料而已,对当时的舆论场、政治场的穿透力都远远不够。只要蒋方舟这种外行文艺青年喜欢瞎推荐。
评分一场事后张扬的谋杀。法与情
读了《施剑翘复仇案》这本书后,才得知军阀孙传芳被施剑翘经过长达十年的精心策划射杀在佛堂上。同时从书中也得知,另一个军阀,外号狗肉将军的张宗昌也被为了报私仇所刺杀,两个杀人法的下场一样,经过审判蹲了几年班房后都得到了政府的特赦,获得自由身;抗日战争时期...
评分作者是否夸大了大众媒体的作用?在林郁沁看来,“公众同情”是一种随着大众媒体兴起后产生的“新”的情感体验。可是,“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悠久历史。比如,在没有大众媒介的春秋时期,就有众怒一说。(《左传•襄公十年》就有讲到“众怒难犯”)既然有众怒,是否也可...
评分施剑翘本人所宣称的为父报仇的杀人动机,以及被刺杀的孙传芳所具有的下野军阀这一特殊身份,在广泛新闻报道和娱乐化改编文学戏剧改编下,使得此案迅速成为当时媒体大众关注的焦点。施剑翘复仇案被赋予了孝、侠义英雄主义、因果报应的涵义,该案背后所反映的感性同情与理性法治...
评分 评分8.5 施剑翘复仇案:民国时期公众同情的影响 本书大致讲述施剑翘(及其幕后势力)通过利用舆论 产生公众同情 公众同情影响法官 法官被迫考虑民意(“情”和“礼”是否能影响审判结果的减刑因素?)并且政府产生了关注 政府通过赦免回应了大众同情 从而规训社会并党化司法领域(并...
施剑翘复仇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