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论集

老舍论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人民出版社
作者:张桂兴
出品人:
页数:344
译者:
出版时间:2010-12
价格:40.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010095660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老舍研究
  • 老舍
  • 满族文学研究
  • 老舍
  • 文学评论
  • 论集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小说理论
  • 语言艺术
  • 文化研究
  • 知识分子
  • 社会观察
  • 散文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老舍论集》系作者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批号06BZW049)的结题成果(结题号:20100999;等级:优秀)。书中运用文献史料学的理论与方法,以严谨的治学态度、确凿丰富的资料,全方位地剖析了《老舍全集》编选的得与失,对老舍与宗教文化(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密切联系,青少年时期给予老舍的重要影响,老舍在山东时期的任教生涯与文学活动,以及老舍人际交往与他成长为“人民艺术家”的关系等,均有精到阐述。同时,也批评了老舍研究和资料使用中出现的失范现象,对倡导严谨学风无疑会有积极作用。

作者简介

张佳兴,1945年11月生,山东沂南人,1970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现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文学研究所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老舍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已编著出版“老舍研究全书”中的《老舍年谱》、《老舍资源考释》、《老舍旧体诗辑注》、《老舍著译编目》《老舍文艺论集》《老舍与第二故乡》《<老舍全集>补正》;正撰写《老舍传》、《老舍论》《老舍学》其中《老舍年谱》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曾主编出版过“大学语文教学丛书”中的《科技写作新编》《财经语文教程》《中外外篇选读》《医用文体写作》《文选与写作》等高校教材。此外,尚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报刊上发表老舍研究论文数十篇,由人大复印资料转载过多篇。

目录信息

老舍资料研究与文献史料学——探寻老舍资料研究的成就与不足
空前的学术价值,难以弥补的遗憾——管窥《老舍全集》编选的成就与缺点
老舍研究中的学术不端现象批评——以蒋泥“写老舍”为例
宗教家老舍与老舍的宗教——试论老舍的宗教文化情结
小羊圈走出的“人民艺术家——老舍青少年时期史实考证
从泉城济南到海滨青岛——谈老舍在山东的生活与创作
诗人老舍与老舍的诗作——关于老舍旧体诗创作的若干问题
从“出版委员”到“杂志主编——老舍编辑及参与创办的报刊
通俗易懂,饱含深意——老舍的笔名和别名
人生旅途中的良师益友——对老舍影响与帮助最大的六个人
齐鲁大地逢知己——老舍与山东文化名人
著名作家与爱国将军的“文缘——老舍与冯玉祥交往始末
“文协总管”、“南洋孤客”与“文协——老舍与郁达夫的未了情
难以忘记,也难得相聚——老舍与赵清阁的深厚友谊
附录 老舍生平著译年表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资料性较强,集中于“资料研究”和“文献史料学”的范围,缺乏理论框架。个别篇写的“文史资料“气而不够”论文“。有些资料当然是作者多年钩沉打捞的宝贵成果,有开辟之功。书中各篇论文连缀,几乎可以当成一本老舍传来读,纵贯了老舍人生的各阶段,钩沉的史料也确实大大丰富...

评分

资料性较强,集中于“资料研究”和“文献史料学”的范围,缺乏理论框架。个别篇写的“文史资料“气而不够”论文“。有些资料当然是作者多年钩沉打捞的宝贵成果,有开辟之功。书中各篇论文连缀,几乎可以当成一本老舍传来读,纵贯了老舍人生的各阶段,钩沉的史料也确实大大丰富...

评分

资料性较强,集中于“资料研究”和“文献史料学”的范围,缺乏理论框架。个别篇写的“文史资料“气而不够”论文“。有些资料当然是作者多年钩沉打捞的宝贵成果,有开辟之功。书中各篇论文连缀,几乎可以当成一本老舍传来读,纵贯了老舍人生的各阶段,钩沉的史料也确实大大丰富...

评分

资料性较强,集中于“资料研究”和“文献史料学”的范围,缺乏理论框架。个别篇写的“文史资料“气而不够”论文“。有些资料当然是作者多年钩沉打捞的宝贵成果,有开辟之功。书中各篇论文连缀,几乎可以当成一本老舍传来读,纵贯了老舍人生的各阶段,钩沉的史料也确实大大丰富...

评分

资料性较强,集中于“资料研究”和“文献史料学”的范围,缺乏理论框架。个别篇写的“文史资料“气而不够”论文“。有些资料当然是作者多年钩沉打捞的宝贵成果,有开辟之功。书中各篇论文连缀,几乎可以当成一本老舍传来读,纵贯了老舍人生的各阶段,钩沉的史料也确实大大丰富...

用户评价

评分

对普通读者而言内容尚有可取之处,对于略对老舍有一定了解之读者缺乏新意。书价过高,内容上真对不起40元的价位。

评分

挺好的,想了解老舍的可以读读。缺乏与同类作家的比较,作者写的东西给我描绘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但是绝对没有幽默感的。

评分

资料性较强,缺乏理论框架。个别篇写的“文史资料“气而不够”论文“。有些资料当然是作者多年钩沉打捞的宝贵成果,有开辟之功。但是作为一个国家社科基金结项的成果,似乎也只是把自己多年的研究进行了一些打包出了这样一本论文集,未免结的太轻松了。另外研究老舍多年对满族文化却仍然是盲区,以至于在一些行文中对老舍的民族意识有所遮蔽,比如附录的年谱中老舍在1966年春”在北京郊区顺义县木林公社陈各庄大队体验生活“,却没有解释这个村其实是个满族聚居之地,老舍在此时去那里体验生活,实际是想回到满族素材上进行创作,考察一个满族社区在新时代的社会变迁。而由于不熟悉满族习俗,甚至将老舍的父亲、祖父的名字一律写错。这种误读和”内部东方主义“,恰恰是自少年时代就困扰老舍,并在伦敦期间借助《二马》予以激烈批判和反思的。

评分

资料性较强,缺乏理论框架。个别篇写的“文史资料“气而不够”论文“。有些资料当然是作者多年钩沉打捞的宝贵成果,有开辟之功。但是作为一个国家社科基金结项的成果,似乎也只是把自己多年的研究进行了一些打包出了这样一本论文集,未免结的太轻松了。另外研究老舍多年对满族文化却仍然是盲区,以至于在一些行文中对老舍的民族意识有所遮蔽,比如附录的年谱中老舍在1966年春”在北京郊区顺义县木林公社陈各庄大队体验生活“,却没有解释这个村其实是个满族聚居之地,老舍在此时去那里体验生活,实际是想回到满族素材上进行创作,考察一个满族社区在新时代的社会变迁。而由于不熟悉满族习俗,甚至将老舍的父亲、祖父的名字一律写错。这种误读和”内部东方主义“,恰恰是自少年时代就困扰老舍,并在伦敦期间借助《二马》予以激烈批判和反思的。

评分

对普通读者而言内容尚有可取之处,对于略对老舍有一定了解之读者缺乏新意。书价过高,内容上真对不起40元的价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