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本谈话录中,以赛亚·伯林讲述了他的思想及政治哲学的发展历程,其中穿插着许多个人回忆。他谈到了马克思、维柯、赫尔德、赫尔岑等令他着迷并给予他深刻影响的思想家,也谈到了他的诸多挚友,如诺埃尔·安南、W.H.奥登、大卫·塞西尔、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斯蒂芬·斯彭 德,尤其是他与阿赫马托娃和帕斯捷尔纳克的颇富传奇色彩的交往。从伯林精彩纷呈的谈话中,读者可以分享他对自由主义与宽容的信念,可以分享他对音乐与文学的激情,也可以对他的生活与个性获得一种独特的认知。
拉明·贾汉贝格鲁,伊朗哲学家,1974年迁居法国,曾任哈佛大学研究员,现执教于多伦多大学。主要著作有《甘地:非暴力之源》、《黑格尔与法国革命》、《现代人》,以及与以寒亚·伯林、乔治·斯坦纳等人的谈话录。他也是法国《精神》、《生长》、《研究》等杂志的重要撰稿人。
省略号部分 原文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现在我就很想知道别人送我的奥兰多费吉斯《耳语者》和国内出版的那些古拉格相关的书,比如《古拉格群岛》、《古拉格气象学家》、《科雷马故事》等等,是不是也删了?实话讲,我觉得伯林这个都tm算良心的了,删掉了还给你打一行省略号...
评分漂泊者柏林 以赛亚·柏林在与人交谈时经常炫耀他的交游之广,游历之远,探索之深。他无疑是一个善于推销自己的人,有着漂泊者惯有的机智、风趣与狡诈。他对俄国革命的驳斥是确切的:“时机未到的暴动必使旧制度的恶习在新制度中改头换面地重新出现”,在谈及自然主义...
评分一切进步性的学科都是这样, 因为我们能肯定我们今天比昨天知道的更多。 哲学不是一种积累性的学科 哲学来自引起疑问的各种观念的冲突。观念来自生活生活变化了,观念也变化了,冲突随之变化。 但是关于生活的目的、善和恶、自由和必然、客观性和相对性等的一系列问题,既不能...
评分一直以来,字条和短信的拼凑,想到便随手记下,或许是连续的想法儿,却没有连贯的记录。现摘录部分尚能连读的,完全呓语,思想混乱,幼稚的胡言乱语,向伯林致敬,屠氏最高。 小学时第一批入队很自豪,虽然回忆起来略感讽刺,但我毫不怀疑当时的心情是真诚的,并不因长大后...
评分文化相对主义和人权 贾:您认为文化相对主义与普遍性原则两者是矛盾的吗? 伯:我认为两者并不矛盾。人与人之间以及社会与社会之间的差异,可能被过分夸大了。据我了解,没有哪一种文化缺少善与恶、真与假的概念。比如勇敢,可以说在我们所了解的每个社会中,都是一种值...
一口气读完,伯林很鄙视阿伦特,这让我很惊讶,而且,他指出的阿伦特的几点错误都是硬伤。
评分如果从没看过伯林,本书可以作为启程读伯林作品的最佳入门书,与其说是谈话录,不如说是采访录,将伯林的观点、喜好、经历均一一作出了大致勾勒,浅显易懂,不无风趣,以此书作为启程再好不过;不仅是一本伯林的小传记、小思想史,其中也用明晰简洁的语言回答了“哲学是什么”这个终极问题;“1944年前,我对于那种系统性的灭绝,对毒气室一无所知,在英国或美国,没人告诉我”不能忘却的震惊;伯林爱憎鲜明,评说不留情面,也不隐瞒自己“看不懂”之处,真真大家风范;采访者问出了一个换做是我也很想问的问题:为啥作出狐狸和刺猬的分类?伯林的回答:“这样分类只不过是一种有趣的智力游戏。”还有个问题肯定大家都想八卦:你是阿赫玛托娃的“未来的客人”,你是否真的深爱过她?其实本书的采访者用很隐晦的方式也问了这个问题嘿嘿
评分“马克思是个不注重感情的人,有时他也有热情的表现,但是不常见。”“阿伦特写的东西乱七八糟毫无逻辑”“
评分实在是太欢乐鸟!
评分非常有意思。他对施特劳斯和科耶夫都表达了理解和尊重,也对各自不同的经验保持自己的意见。对阿伦特则很抱歉,不能够欣赏,客气地说是不能接受她的表达方式,不过也许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阿伦特有点分裂和表演欲。很遗憾,我是同意这个观察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