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1885-1967),中國散文傢,翻譯傢。原名櫆壽,字啓明,晚年改名遐壽,浙江紹興人。青年時代留學日本,與兄樹人(魯迅)一起翻譯介紹外國文學。五四運動時人北京大學等校教授,並從事寫作。論文《人的文學》《美文》,新詩《小河》等在新文學運動中均有重大影響。所作散文,風格衝淡樸訥,從容平和。在外國文學藝術的翻譯介紹方麵,尤其鍾情希臘日本文學,貢獻巨大。著有自編集《藝術與生活》《自己的園地》《雨天的書》等三十多種,譯有《日本狂言選》《伊索寓言》等。
《看雲集》共收周作人散文四十一篇,體現瞭作者的深厚學養和廣博知識。無論意趣盎然的閑適小品,還是金剛怒目的時事評論,都是“賞鑒裏混有批判”的求真較真的作品,憂憤抑鬱沉痛的話,隨處可見。
例如他說,“我想文明社會上道德的管束應該很寬,但應該要求誠實,……我想,我們與其僞善還不如真惡,真惡還是要負責任,冒危險”,對於當下的中國,也是一劑良藥。
我们什么时候读周作人 ——周作人《看云集》读后琐记 读大学那会儿,教现代文学的孟昕老师讲到周作人时,说周作人的文章,比如像《雨天的书》里面的,要等到捱过了年岁,享多了人生的苦乐后再读,那才有味。要么而立,要么不惑,或者更老一点,知天命,总会比二十郎当岁时要好...
評分我们什么时候读周作人 ——周作人《看云集》读后琐记 读大学那会儿,教现代文学的孟昕老师讲到周作人时,说周作人的文章,比如像《雨天的书》里面的,要等到捱过了年岁,享多了人生的苦乐后再读,那才有味。要么而立,要么不惑,或者更老一点,知天命,总会比二十郎当岁时要好...
評分小书剪裁 十分适合放在身边带着 这样的小品文集子 当然不及小说来得有趣 可是闲淡恬静 自有慢慢细水长流的深韵 还算喜欢 觉得人在长大的时候 还是要读一些这样的书 不一定完全赞同作者的观点 却要学着看人生
評分说不可说之悲哀——读《看云集》 如止庵在前面的《关于<看云集>》所言,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之交,周作人的思想与文风均在酝酿着一个重大变化。《看云集》之名取自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但读者若以为这本集子也如书名所显示的那样悠然淡泊,恐怕未能得其意旨。...
評分说不可说之悲哀——读《看云集》 如止庵在前面的《关于<看云集>》所言,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之交,周作人的思想与文风均在酝酿着一个重大变化。《看云集》之名取自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但读者若以为这本集子也如书名所显示的那样悠然淡泊,恐怕未能得其意旨。...
周作人近10年被洗白,散文功力被吹捧得有點舉世無二的感覺,看下來印象最深的是他知識的淵博,近1/3給人作序的文章寫得非常平平,時不時諷刺魯迅兩句又讓人想起他哥對他的評價﹣﹣昏。典故和掉書袋的文章看起來有點悶,不知道換本會不會好一點
评分他一開始說希臘神話裏的那些人名我的腦筋就開始打結
评分P12.信仰與夢,戀愛與死,都是上好的麻醉。P16.死生之悲哀,愛戀之喜悅,人生最深切的悲歡甘苦,絕對地不能以言語形容,更無論文字。P74.文章的理想境界我想應該是禪,是個不立文字,以心傳心的境界,有如世尊拈花,迦葉微笑,或者一聲“且道”,如棒敲頭,夯地一下頓然明瞭,纔是正理,此外都不是路。我們迴想自己最深密的經驗,如戀愛和死生之至歡極悲,自己以外隻有天知道,何曾能夠於金石竹帛上留下一絲痕跡,即使呻吟作苦,勉強寫下一聯半節,也隻是普通的哀辭和定情詩之流,那裏道得齣一分苦甘,隻看汗牛充棟的集子裏多是這樣物事,可知除聖人天纔之外誰都難逃此難。P154.論剽竊。彌耳登說“文人間的藉用,如藉用者不能運用得更好,是即為剽竊。”#謝謝田七!
评分他一開始說希臘神話裏的那些人名我的腦筋就開始打結
评分周作人給人寫的序太敷衍瞭吧,但是那篇“擁護,擁護!”什麼的還挺好玩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