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不是基督教徒》主要內容簡介:托馬斯·潘恩的命運、正派人、新的一代、我們的性道德、自由與學院、上帝的存在——伯特蘭·羅素與耶穌會F.C.科普爾斯頓神甫的辯論、宗教能醫治我們的毛病嗎?、宗教與道德等。
罗素1957年写得这本书,理智有余,关怀不足吧。宗教的存在恐怕不是现有科学工具可以全面分析的。 不过西方哲学、科学推翻一切,重头质疑的精神是我们所没有的。 护短、保守的维护一切“传统”趋向的反面,恰恰是文明的自卑和桎梏。 一本好的思想工具书,一家之言,可以不接受它...
評分宗教源于一种恐惧,即死后的虚空与未知的茫然。这种心理是合理的。联想到圣经中的经文,在爱中没有恐惧,也就从侧面解释了这个宗教缘起的可能性。但不能就此认为只是人作为个体存在的一种孤独与恐怖的情感,我总相信还有什么先验的东西在支撑着我们去信仰。这个先验意识的存在...
評分维特根斯坦的《对基督宗教的沉思》,和罗素的基督教批判形成了很好的对比。罗素风度翩翩、头脑睿智、站在大门外四平八稳地对门内的事物指指点点,而维特根斯坦经历了人生通彻的体验,他由此看到了信仰的动人之处。罗素是正确的,而维特根斯坦是深刻的。罗素甘愿成为一个爱智者...
評分一直很喜欢罗素这个小老头。风趣幽默,一针见血。选择信仰宗教也许是一件更轻松的事情,但这个可爱又倔强的小老头就是要坚持自己的理性。这本书是和C.S. 路易斯的《返璞归真》对照读的,两本书同样讲到了神性,宗教的精神体验,以及宗教的作用和地位。相比起“传教士”的心灵鸡...
評分宗教源于一种恐惧,即死后的虚空与未知的茫然。这种心理是合理的。联想到圣经中的经文,在爱中没有恐惧,也就从侧面解释了这个宗教缘起的可能性。但不能就此认为只是人作为个体存在的一种孤独与恐怖的情感,我总相信还有什么先验的东西在支撑着我们去信仰。这个先验意识的存在...
宗教最可怕的一點是它的不寬容
评分正確卻不夠深刻
评分這篇也應該是羅素的代錶作瞭,當然這是一個論文集,我隻看過第一篇,書評裏最喜歡的是那篇:河豚式的為難
评分羅素將基督教(乃至更廣義上的宗教)和共産主義放在一起討論時格外有趣。盡管不同人對它內涵的期待差異巨大,“信仰”本身在當下中國似乎是無需質疑的正麵概念。而羅素說,現實的復雜、多元、“混亂”不該以過於簡化的“濛昧主義的神話”式的信仰醫治。
评分觀點極其贊同,不過羅素文風太拿腔拿調瞭,也許是翻譯的問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