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从文化精神的角度研究中西美学。作者从文化范式入手。在把握中西美学基本精神和对中西美学作宏观整体比较的前提下,切入到中西美学中“和谐”、“悲剧”、“崇高”、“荒诞与逍遥”、“文与形式”、“典型与意境”等基本概念,以及“创作理论”、“灵感理论”、“灵感的主体构成”和“审美具体方式”等具体问题。并结合了大量的中西艺术实践,作了观念的梳理与理论的分析概括,来寻找横跨不同范式之间的共同规律。文化精神是一文化中一切时代、一切思想的总和。
张法,男,1954年生。中国人民大学美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1996-1997),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访问学者(2002-2003),第四届霍英东基金奖获得者(1994)。主要著作有:《中国美学史》(2000)、《20世纪西方美学史》(2003)、 《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1994)、《中国艺术:历程与精神》(2003)、《文艺与中国现代性》(2002)、《询问佛境》(2000)等。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抓得住重点,读起来很high。
评分因为认为世界是有(原子,理式,上帝,物质,存在……),看重形式(逻辑,数理,语言……),强调明晰,所以即便认识到虚无的存在,依旧选择向死而生;而因为深信“有生于无”,注重整体功能(天人合一,阴阳调和,五行相生相克),迷恋模糊,故而尽管妙不可言,但也因为太不明晰或者太过自信(天人合一),妙处有时仅限自己“领悟”。 中国重保存(圆),西方尚进取(线)。 序言说得好,一个事物的特性,离不开它的对照物。(所以中西无有只是相对而言。) 如果把中西文化内部的诸多因素相比较,亦有不少惊人的区别(共时)和变化(历时)。 中国古代文化vs西方文化(古今)。 然则,被西风吹拂后的中国现当代文化,和西方现当代文化相较,有何特性? 若区别不显,或有二因—— 当代中西方文化皆异常复杂,且常变常新相互交融; 同质化。
评分这是我本科阶段最后细读的美学著作,今天读完了。
评分很好的作品,作者逻辑很好,内容梳理条理清晰,语言通俗易懂,作为一本专著真的不能要求再高了。或许是因为书是自上课讲义而来,图示的存在方便授课,列入书中也很好,帮助读者理解功效不错。总之是非常喜欢了。友情提示:第一章很重要,如果时间紧迫,只看第一章就足够吸收本书的主要精华啦。
评分构架宏大,内容详尽,只是语言功夫稍嫌遗憾。名为中西美学,然而着重研究的还是在西方精神对照下的中国文化和美学,探讨中国精神的独特成就和停滞不前的思想根源。其实,一个文明只有在比较的视野下才能够获得准确的自我意识,西方自古希腊以来就一直在审视自身文明,如希罗多德《历史》,中国则在大部分历史中是沉浸在自己独断的宇宙论之中,鸦片战争之后还存在华夷之辨,所以,纯以中国的方式比较中西,西方的概念简直没法讲,这本书其实是以西方的术语、概念做架构,甚至问题意识也是西方的,以西方的视野看中国,好多问题才看得真切,我们的文明的整体性也凸显了出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