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学十五讲

中国古代诗学十五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学
作者:王先霈
出品人:
页数:302
译者:
出版时间:2007-8
价格:32.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1122266
丛书系列:名家通识讲座书系
图书标签:
  • 文学理论
  • 古代诗学
  • 文学
  • 文艺理论
  • 诗词
  • 诗学
  • 十五讲丛书
  • 诗歌
  • 中国古代诗学
  • 诗歌理论
  • 文学批评
  • 诗学思想
  • 经典文本
  • 美学观念
  • 文化传统
  • 儒家思想
  • 道家思想
  • 士人精神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作者为华中师大文学院教授、该领域专家。 点击链接进入 :

中国古代诗学十五讲

作者简介

王先霈,江西省九江市人,1939年7月出生。1960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曾任中文系副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校出版社总编等职,兼任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理事、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等职。长期从事文艺学研究。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993)、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993)、香港柏宁顿(中国)教育基金会第一届孺子牛金球奖(1995)、湖北省政府屈原文艺创作奖(1996)、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会科学著作二等奖(1996)、湖北省社科著作二等奖(1987、1989、2001)等。

目录信息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总序
第一讲 什么是诗学
一 诗学在西方的起源和变迁
二 中国古代对诗学的理解
三 学习诗学和文艺欣赏的关系
第二讲 体物与尽己
一 体验论在中国古代诗学中的地位
二 体道和体物
三 尽己
第三讲 神思
一 文学家的思
二 神思的基本涵义
三 神思的几个特点
第四讲 顿悟与渐悟
一 悟在诗学中的提出
二 悟的达成的两种方式
三 顿悟与渐悟的互相依存
第五讲 发愤抒情与悲音为美
一 发愤著书说的形成及其根据
二 悲音为美
第六讲 虚静与静穆
一 创作主体的虚壹而静
二 文本的静穆境界
三 文艺欣赏给接受者“疏秽镇浮”
第七讲 物色移情
一 情由景生,辞以情发
二 比德于物,物移我情
三 我情注物,照之则美
第八讲 意境
一 象之意和境之味
二 情之境和意之象
三 创作思维中的意与境
第九讲 辞达与意在言外
一 文学家怎样才算做到了辞达
二 言意之辩与言外之意
第十讲 兴、观、群、怨
一 历来对兴、观、群、怨的不同阐释
二 兴、观、群、怨作为诗学概念的内涵
第十一讲 赋、比、兴
一 作为诗歌写作手法的赋与作为文体的赋
二 比的特色及其分类
三 兴的产生及其特色
第十二讲 才性与风骨
一 才性的含义及其理论基础
二 文气说与才性论
三 才性与风格类型
四 风骨与阳刚之气
五 阳刚阴柔与中和之美
第十三讲 本色当行
一 以文为诗和以诗为词的是非功过
二 对叙事文学风格的认识
三 戏曲文学的本色与藻丽之争
四 小说和戏剧的结构技巧
第十四讲 写儿女之真情
一 对民歌的阐释与“儿女真情”说
二 小说戏剧创作与“儿女真情”说
三 对于淫秽小说的辩护和批判
第十五讲 知言、知人、知音
一 同嗜与异趣
二 孟子的“以意逆志”论和“知人论世”论
三 刘勰的“知音”论和“六观”论
参考书目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还是没读完 但是觉得。。。呃 算了

评分

还是没读完 但是觉得。。。呃 算了

评分

早说嘛,这不是诗学 ,是古代文学学。 大杂烩般的典故堆积,逻辑性的诗学知识倒是少得可怜。 一条诗学原则就要进行无数不相干的解释。而且举例并不贴切。当然 因为是大杂烩 所以其中倒是有些 文学常识可以作为资料性抄录。 但不如直接叫 古典文学漫谈 更贴近。

评分

意境意境 象之意和境之味、情之境和意之象、创作思维中的意与境。

评分

已经不适合我读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