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学与访谈

诗学与访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河北教育出版社
作者:巴赫金
出品人:
页数:611
译者:白春仁
出版时间:1998-06-01
价格:27.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3431263
丛书系列:巴赫金全集
图书标签:
  • 巴赫金
  • 陀思妥耶夫斯基
  • 文学理论
  • 文论
  • 巴赫金:诗学与访谈
  • 诗学与语言
  • 文艺理论
  • 俄罗斯
  • 诗学
  • 访谈
  • 文学理论
  • 哲学
  • 思想
  • 文本分析
  • 语言
  • 文化
  • 对话
  • 创作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诗学与访谈》收录了巴赫金关于陀斯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的论著和巴赫金的访谈录。在前一部分,巴赫金提出了著名的复调小说的概念,迄今仍在文学批评界具有深远的影响。而在后一部分,巴赫金畅谈了他的身世和治学生涯,对于文学团体等研究领域提出高屋建瓴的见解。

作者简介

作者巴赫金是享有世界声誉的苏联文艺理论家,他研究哲学、心理学、语言学、诗学等问题,在长篇小说理论方面独树一帜,提出了“复调小说”理论。

目录信息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
作者的话
第一章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小说和评论著述对它的阐释
第二章 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中的主人公和作者对主人公的立场
第三章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思想
第四章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体裁特点和情节布局特点
第五章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语言
结语
《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问题》一书的片断
前言
摘自《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惊险情节的功能》一章
摘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对话》一章
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一书的修订
巴赫金访谈录
一 身世与求学时代
二 彼得堡大学时期
三 彼得堡诗人群
四 涅维尔、维捷布斯克
五 文学圈
六 沙龙和群体
七 瓦基诺夫和其他人
八 库斯坦奈、萨兰斯克及其他
九 玛・维・尤金娜(一)
十 玛・维・尤金娜(二)
题注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书的副标题“复调小说理论”,作者在这本书里主要是想提出“复调小说”这个概念。那么什么是复调小说呢?有些人会很简单的想到小说结构上的交错,我刚开始也是这样想的,并且联想到了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中章节双线交错的形式。但其实复调小说的概念远比这个要复杂深入...  

评分

夜深了。 冷風在窗子縫隙處吹進,肩胛一陣刺骨的涼,似是患了風濕。 蟑螂們從各個潛居處鑽了出來,窸窸窣窣地爬來爬去,傳來多隻毛腳與地面的摩擦聲。 我呆坐在電腦前,對著螢幕,以及在螢幕中偶有閃現的死灰色的臉,整理著一天的思緒。耳畔忽然傳來一...  

评分

(1)托尔斯泰运用独白手法很经典的作品 故事写了三个人的死:有钱的地主太太、马车夫和树的死。但托尔斯泰在这里把死写成了生命的总结,认为死的总结是理解、评价整个一生的最佳的视角。因此可以说,故事里实质上描写了三个获得了完全的意义和价值的生命。所有这三个生命和由...  

评分

夜深了。 冷風在窗子縫隙處吹進,肩胛一陣刺骨的涼,似是患了風濕。 蟑螂們從各個潛居處鑽了出來,窸窸窣窣地爬來爬去,傳來多隻毛腳與地面的摩擦聲。 我呆坐在電腦前,對著螢幕,以及在螢幕中偶有閃現的死灰色的臉,整理著一天的思緒。耳畔忽然傳來一...  

评分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神,巴赫金也是神···这本书读了三遍,才勉强整理出笔记,预计以后还要读N遍,才能完全吸收掉··· 翻阅论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大量著作,会形成这样一种印象:这里讲的不是某一位创作了中长篇小说的文学艺术家,而是有几位堪称思想家的作者,发出了一连串的...  

用户评价

评分

1、巴赫金太高明。复调对话既是诗学问题,又展现出陀思妥耶夫斯基是真正的谦卑,他的妓女、罪犯、赌徒与贵族一样平等,甚至共生。2、就哲学层面而言而言,没有人是真正安于孤独的,他们内心世界中总有不同的声音在进行对话,人们渴望交际。3、巴赫金十一二岁就熟悉陀思妥耶夫斯基了(虽然纳博科夫更惊人),而他在76岁高龄,还能背诵那么多诗。

评分

《片断》为63年出版时删削的段落,能提供些巴赫金二十年代的线索,浪漫主义、陀氏与柏拉图等等。访谈部分主要讲革命前后的文化圈状况...谈尤金娜,“说到底她一生都在想着这个意义上的火场,也就是承受痛苦...”

评分

从罗成师兄那里借来,方老师课上阅读。

评分

1、巴赫金的论文绝对称得上是优秀论文; 2、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独白型复调小说; 3、狂欢化文学理论; 4、论述中的多人比较法值得借鉴; 5、贵族出身真是让人羡慕啊。

评分

我觉得巴赫金在这本书中也是矛盾重重,他的立场倒是很明白:反独白体系,而独白意味着将陀氏小说基督与反基督双重性的主题统合在陀氏的宗教信仰之下,别尔嘉耶夫、梅列日科夫斯基、伊万诺夫等人就是这样做的,他们认为只有在基督之下,反基督恶与苦难才有意义,而双重性实际上就变成自我的内部裂变,他者是这种裂变人格化的产物。巴赫金反对的就是这种观点,相反,他认为自我和他者都是绝对自足的存在,有充分独立的意识,而且相互依存。这是他复调理论的基础,而狂欢理论则进一步反对独白,狂欢理论有两个要素:对话以及对话的未完成性。分别从两个方面解构了独白体系:他者不是自我分裂的人格化;而末日审判也是一种循环论证。巴赫金的矛盾正在于这种批判之中,他实际上先验地确立了他者自足这一点,反过来又通过复调和狂欢来反对独白体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