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独特价值在于,它是古典文学研究界最早采用语言的眼光看待古典诗歌的著作之一。作者深刻地指出,古典诗歌具有独立的语言系统,采用的是独特的言语。这样,作者不是对一篇一首的诗词进行微观的分析,而是从宏观的语言体系的角度对于古典诗歌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整体风貌和动态发展做出把握。
葛兆光,一九五0年生于上海。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曾任清华大学教授,现任复旦大学教授、文史研究院院长。著作有:《中国思想史》、《禅宗与中国文化》、《唐诗选注》等
1 旧的诗歌批评或描画背景、或臧否人格、或梦呓般自陈印象,却无视诗歌语言本身的特质。葛兆光想克服旧批评的种种弊端,构建起一套从诗歌语言入手的批评原理。但他没有解决的问题是,所谓“诗歌语言”是否具有语言学上的意义,需要一套专门的方法来进行批评。对这个问题,他只...
评分 评分背景和意义(关于第一章) 这里涉及一个我国古代诗歌批评传统习惯用历史背景限定诗歌的意义的阐释传统。葛兆光对之提出了质疑,认为诗歌的魅力在于它的多义性,含混性,ambiguity。如果用历史背景固定了阐释的方向,用作者的话说就是画地为牢对之的貶抑,而不是对诗歌的尊重...
评分 评分葛兆光先生用西方语言学解构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构造,读起来让人推翻很多的诗歌赏析的惯性思维,给出最原始的语言学的分析!
1989
评分特别明白畅达。以为意脉一章最可发明。对印象式鉴赏和背景分析法的反拨。
评分葛兆光真是一个有趣的人。一本正经地有趣嗳。对古诗从语言学出发的分析很有趣。我也觉得是诗歌研究的正道,至少是正道之一。“没有准确内涵的感受和印象式的表达”也仍然道着时代弊病,不过,也开始好起来啦!
评分我知道这实在是本好书,无奈学力太浅,只能略窥一二,已经足够受益
评分很好的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