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记载了作者带着“问题意识”问学十年的心路历程,既有甘坐冷板凳写出的学术文章,也有破门而出,剑锋直指时代命题的短论,书评,在一束意气风发的论述中,蕴涵着“笑着的”、“叫着的”、“哭着的”深度思想拷问。这些学理层面的思索,笔端常带感情,反映了一个思想史学者的真知灼见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热切关注,对精神生命的自我淘洗和执著追求,在浮躁蔽日的当下显得弥足珍贵。
朱学勤,1952年9月出生于上海市,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1997年至1998年哈佛大学访问学者,现为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著有《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从卢梭到罗伯斯庇尔》、《中国与欧洲文化交流志》、《风声·雨声·读书声》、《被遗忘与被批评的》,《思想史上的失踪者》等。
顾准,潘恩,张闻天的事迹令人感慨。对卢梭的分析深化了顾准的研究,很有启发。对新儒家的批评也打在了痛处,可与张灏,余英时两位的观点对读。这本书选取的文章问题意识在今天是有些过时了,而自由主义对国内知识分子而言也早已不再是大旱云霓。朱学勤先生属于典型的八十年代...
评分思想史上的失踪者 朱学勤 治思想史者,多半有翻案癖,希望在自己的笔下为某一个思想人物洗出一段清白,或是为某一类思想事件洗出一段光彩。我自进入思想史这一行当,始终有一个古怪的寻踪癖,想寻找一群还活着的人,二十年前他们有过一段思想踪迹,似可载入大陆思想史。我...
评分书中在介绍潘恩及卢梭的思想时,都提到了不平等的问题。虽然平等和公正是两码事。但是由于经济不平等和父母所处的阶层和环境的缘故,子女在受教育等诸多方面都难免落后与那些经济实力强/教育程度高的家庭。这在中国当下,也体现的十分明显。这一问题,似乎也很重要。 以前就很...
评分终于出离愤怒了,终于要变成ff了。在网上看到了朱学勤关于地震灾区的“天佑吾民”,关于“天谴”的高论,我语文一直学的最差,可能我语法不好,但是我觉看不出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拿出这两个字眼。言论应该是自由的,对政府的批评也绝对是可以接受甚至是值得欢迎的。比如:抗...
评分从这本书中看到了一个新名词——思想史。并不清楚它的学术范围,但是感觉它能解释许多历史的或是现在的些许疑惑。。。。 时至今日,我从来不都清楚文革到底发生了什么,也许是由于外部制约也许是内心桎梏,能够讲述这段历史的人要么是避而不谈要么是讲述些零星的片...
好基友华杰临行赠送
评分@K815 书虽旧,理常新
评分读《思想史上的失踪者》一文,难掩内心激荡,走出图书馆到空地中间的圆形雕塑,倚着,低头很久。
评分功力不够,居然才知朱学勤!此书对法国大革命与文革的比较研究,给人很大启发,对毛的思想评价也比较中肯。此书也让人认识到,学人有问题意识关注现实,这与单纯的意识形态鼓吹是不同的。后者可能倍受追捧粉丝成群,却做不出真学问。如再增加经济学的视角,对书中对不平等探讨的观点理解会大有帮助。
评分买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