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权的逻辑

地权的逻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作者:贺雪峰
出品人:
页数:350
译者:
出版时间:2010-10
价格:3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6203700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土地
  • 农村
  • 贺雪峰
  • 社会学
  • 农民问题
  • 中国
  • 三农
  • 法学
  • 地权
  • 产权
  • 制度
  • 法律
  • 土地
  • 经济
  • 社会
  • 权利
  • 制度分析
  • 中国土地制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在本书中,作者对最近一些年围绕土地制度改革激烈交锋的各种观点进行了解读和回应,而且系统地提出了土地制度建设的主张。作者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本书的写作,书中的案例及数据十分翔实,论述严谨,介绍了中国现今关于土地问题存在的各种不同观点和主张,同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作者分析了在中国特殊的国情下,何种制度建设最具有可行性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充分地论证。作者认为不应该仅抽象地讨论土地权利与农民利益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关系问题,需要深入到土地制度运作的具体语境和处境中,深入到土地权利的内在逻辑中去,认真理解和体会地权的逻辑。

作者简介

贺雪峰,1968年生,湖北荆门人,现为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教授。长期从事乡村治理研究和乡村建设实验。著有《新乡土中国》(2003),《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2003),《乡村研究的国情意识》(2004),《乡村的前途》(2007),《什么农村,什么问题》(2008),《村治模式——若干案例研究》(2009),《村治的逻辑》(2009)等著作。发表一百余篇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

目录信息

序: 主张土地私有化的人,尤其要看这本书 / 1
自序: 破解土地权利的神话 / 3
第一章 导论 / 1
第二章 什么土地,什么农民 / 16
第一节 不同性质的土地 / 17
第二节 不同类型的农民 / 29
第三节 土地的政治学 / 42
第四节 小产权房与城乡二元结构 / 59
第五节 本章总结 / 72
附 录 农民维权的变化? / 76
第三章 农民到底要什么 / 82
第一节 农民的烦心事 / 83
第二节 农地收益与农民所要 / 89
第三节 怕饿死的就会饿死 / 106
第四节 土地何以成了权利问题 / 116
第五节 村社集体是不可或缺的中介组织 / 134
附录一 取消农业税对国家与农民关系的影响 / 138
附录二 农民公共品需求偏好的表达问题 / 146
第四章 什么农民在要 / 152
第一节 谁是农民? / 152
第二节 一般农业型地区农户的类型 / 156
第三节 村庄成员权与承包经营权的错位 / 161
第四节 土地纠纷源自政策预期改变 / 172
第五节 土地流转的意愿与后果 / 178
第六节 如何才能做到耕者有其田 / 187
第七节 本章总结 / 201
第五章 农业还是农民 / 207
第一节 中国城乡差距为何会不断扩大 / 207
第二节 当前中国的城市化状况 / 213
第三节 积极鼓励农民离土的城市化战略 / 219
第四节 中国不能选择贫民窟式城市化道路 / 226
第五节 为什么要维持小农生产结构 / 234
附录一 理解农作 / 243
附录二 中国农业的前途与中国农村发展战略的转变 / 247
附录三 农民收入:结构问题还是政策问题 / 255
附录四 新城市剥削农村 / 257
附录五 农民工不愿落户广东城镇 难舍土地担忧无保障 / 260
第六章 经营土地?——成都模式批判 / 264
第一节 成都土地改革的实践 / 267
第二节 成都农村建设用地的运作 / 277
第三节 成都农用地的运作 / 288
第四节 成都模式批判 / 298
第五节 重庆土地改革实验 / 304
附录一 改革开放30年的最大经验是保持了农村的稳定 / 310
附录二 海南文昌1000亩圣女果销售无门 卖不出烂在地里 / 316
第七章 结语 / 319
一、土地不能私有化 / 319
二、土地问题要回归常识 / 322
三、土地问题要有辩证思维 / 331
四、经济学家批判 / 341
后记 / 348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这么多年来,“三农”一直是个热门主题,学者、官员、海内、海外都将目光聚集在此。且不说每年的中央1号文件,那些农民工、失地农民、留守儿童的话题哪一天会不出现在媒体之上?“三农”永远是个热点,“三农”永远是个问题。在大家的吵吵闹闹之后,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还越...  

评分

贺全书只有一个目的:清理近十年来土地确权的思潮,坚持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经济、政治上的正确性。质言之,若将土地确权(赋予农民永佃权)作为一种国家政策予以推广,在经济与政治层面上都是灾难。 周其仁的批判没错,贺的经济学分析非常粗糙且单一,...  

评分

评分

谈起贺雪峰,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便是,贺雪峰到底对中国了解的如何。搜搜网上的言论,基本是对贺雪峰的研究态度持赞赏态度的。诚然,雪峰教授行走中国十余年,对待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去的地方也够多,积累的材料之类的也是非常值得重视的。从这一点上来说,他比那种整天...  

评分

作者:周其仁 来源:http://www.nsd.edu.cn/cn/article.asp?articleid=14923 和几位同事同学一起关注成都的改革试验,不知不觉已经四年。除了实地调查,直接访问当地有关部门、乡镇、外来公司和本地农户,我们还阅读有关成都改革的报道和评论,了解对成都做法的各种批评...  

用户评价

评分

略显啰哩八嗦

评分

不懂经济也不懂世界史的垃圾。要照这逻辑,英国18世纪也根本不会有农业革命

评分

不少观点很不错,但有的地方有点罗嗦,篇幅可以删减 2011.1

评分

震撼强烈。此书例证翔实,逻辑严谨,在中国土地问题上对现今台面上这些经济学家,包括一些兼具学术与道德声誉的,比如杨小凯、陈志武等人的批驳是颠覆性的,而且确实符合常识。可以说是对“原教旨自由主义”在社会应用层面的消解

评分

总体来说对于农民问题比较关注而不知而所以然的人可以读读但书中的观点我认为不要尽信。贺老师的分析还是很独到的,他把农民进行了比较细致的分类,“中国农民的分化不仅表现在城郊和沿海发达地区基本上已经脱离农业的农民与一般农业型农村地区农民的分化,而且表现在农业型农村地区农民的分化。”他以其在几个地方的调研为样本分析了现在不同种类的农民不同的需求并表达出确权并不是以种地为主要生计农民最迫切的诉求,他们最需要的是种植的基本条件也就是村集体提供的公共产品,所以现在那些要求确权的农民不过是中国9亿农民中具有较好生活水准的少数农民。其后分析了确权后农民流转土地的主要心态、分析利害认为会产生土地食利阶级以及大量城市贫民窟。在最后一章对近来争议较多的双置换进行了土地的合理性论证。“防止道德话语对逻辑本身的绑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