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近距离地采访了与Facebook相关的人士,其中包括Facebook的创始人、员工、投资人、意向投资人以及合作伙伴,加起来超过了130人。这是真切详实的访谈,更是超级精彩的故事。作者以其细腻的笔触,精巧的叙事结构,解密了Facebook如何从哈佛的宿舍里萌发,创始人的内讧,权力之争,如何放弃华盛顿邮报的投资,怎样争取到第一个广告客户,而第一轮融资又如何获得一亿美元的估值,让人痴迷的图片产品如何上线,面对Twitter的竞争,与Google的世纪之争……一个创办仅7年,就拥有5亿活跃用户,年收入超过5亿美元,估值超过200亿美元的传奇企业再加上一个年仅26岁的的“娃娃CEO”,在你面前“裸奔”。激情澎湃的创业精神,智慧传奇的融资经历,一个聚合世界的社交帝国向你彻底开放,你还等什么?
大卫·柯克帕特里克,《财富》杂志高级编辑,网络科技版主编,长年执笔“快速前瞻”专栏; 拥有19年技术写作经验,是《财富》杂志“头脑风暴”会议的发起人。2005年曾主持北京《财富》全球论坛。
扎克伯克认为现代社会正在往极端透明度的方向在发展,并将这个实践到了Facebook的产品设计中,动态新闻、开放API、Facebook联谊会(可用Facebook帐号登录其它网站),每一次重大的产品升级都在遵循着这个思路。越来越多的人在Facebook、twitter等各种SNS网站留下了个人信息,想...
评分有一些人,有个名称叫“极客”,特别是在IT行业的大牛,能被人看做是一名真正的极客是巨大的荣誉。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把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认定为一个极客是很难提出反对意见的。 一提到极客,很多人脑袋里会冒出一个邋遢宅男,坐在电脑前猛击,通过网络可以无所...
评分In little more than half a decade, Facebook has gone from a dorm-room novelty to a company with 500 million users. This excerpt offers a glimpse into how Facebook grew, with incredible access to the company's key executives. Facebook is one of the fastest ...
评分(原载《南方都市报》2010年11月22日)柯克帕特里克的《facebook效应》让我联想到多年前看过一幅漫画。画中,一位喝得微醺的中年男人独坐在酒吧台前,手端一瓶啤酒自言自语:“你根本不知道我在脸谱网(facebook)上有多少好友。”可是,现实中的他却是孤家寡人,独自饮着闷酒...
评分(原载《南方都市报》2010年11月22日)柯克帕特里克的《facebook效应》让我联想到多年前看过一幅漫画。画中,一位喝得微醺的中年男人独坐在酒吧台前,手端一瓶啤酒自言自语:“你根本不知道我在脸谱网(facebook)上有多少好友。”可是,现实中的他却是孤家寡人,独自饮着闷酒...
旁观facebook在诸多社交网站中杀出重围,一骑绝尘,并在高峰时遭遇tweet的横空出世,有趣。更有趣的是实名制社交网络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际交往的规则和互动模式。翻译的不咋地,不过也不能苛求太多,本来就是一本快餐书。
评分翻译略带bug,但的确是好书。
评分旁观facebook在诸多社交网站中杀出重围,一骑绝尘,并在高峰时遭遇tweet的横空出世,有趣。更有趣的是实名制社交网络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际交往的规则和互动模式。翻译的不咋地,不过也不能苛求太多,本来就是一本快餐书。
评分毫不吝啬对扎克伯格个人领袖才能的书写,其近乎执拗的企业理念值得创业者借鉴;Facebook应该鼓励用户披露多少个人信息?有关这个话题的讨论贯穿了公司整个发展历程。
评分这本书就是完完全全的扯淡,首先最大的bug就是根本没有facebook,想我天朝泱泱大国,网络如此发达会连一个网站都打不开嘛!还有书中所指人人网为抄袭!呸!太不要脸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