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我用了4年来撰写它,用了15年来发展它,用了35年来思索它。
——亨利·明茨伯格
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管理大师之一亨利·明茨伯格对MBA教育的审视反思.
名家名著,倾力推出
MBA读本书,反省教育的不足;
管理者读本书,探索成长的道路。只破不立,绝不是一个理性的建设者之作为。明茨伯格教授提出了管理教育创新的重要建议,并以IMPM实践中的成果来佐证:打破了管理各专业学科之间的界限,不是按市场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等专业来安排课程,而是按照作为一个管理者必备的五种心态(管理自我的反思心态、管理关系的合作心态、管理组织的分析心态、管理环境的练达心态、管理变革的行动心态)来设计课程;尤其强调书本概念与自身管理经验相互验证、相互支持的反躬自省,并由此创造了很多把管理教育延伸到课堂之外的方式,如反思作文、交换访问、现场研究、创业活动等。本书试图对明茨伯格的这些管理教育思想进行一次全面介绍和评价,使人们充分了解未来管理教育模式的理念和方法。
《管理者而非MBA》包含三个非常重要的主题——(1)对于MBA的批判性思考,它本来是工商管理教育,而现在却歪曲了管理实践;(2)在一个严肃的教育过程中培养管理者应该做些什么;(3)管理实践本身,它脱离了正轨,给社会带来了机能失调的后果。
亨利·明茨伯格
Henry Mintzberg
在国际管理界,加拿大管理学家亨利·明茨伯格的角色是叛逆者。他是最具原创性的管理大师,对管理领域常提出打破传统及偶像迷信的独到见解。
他最知名的成就《管理工作的本质》,在被15家出版社退稿之后,于1973年最终出版,反而大获成功,并奠定了明茨伯格极具影响力的管理大师地位。他对管理工作的观察与研究,迄今无人能超越。
看过很多半遍,这次终于撸完。开写书评,发现14年前写的评论在楼下,恍若隔世。扔下管理学专业很多年…… 尽管我有好些商学院的朋友,还有商学院的甲方爸爸,还是要说,MBA就是经济官僚体系里的儒生。汉代的察举,开始对文吏和儒生还平分秋色,渐渐地儒生就充斥了整个上升通道...
评分http://bizchedan.blogbus.com/logs/47197199.html 新年伊始,<商业周刊>中文版刊发了理查德·施马伦西(Richard Schmanlensee)的文章<商学院何以不重“商”>,讨论的由头是“最近很多批评人士认为MBA课程片面强调分析(做什么)而忽略了管理(怎么做)”,作者的身份是麻省理工(MI...
评分看过很多半遍,这次终于撸完。开写书评,发现14年前写的评论在楼下,恍若隔世。扔下管理学专业很多年…… 尽管我有好些商学院的朋友,还有商学院的甲方爸爸,还是要说,MBA就是经济官僚体系里的儒生。汉代的察举,开始对文吏和儒生还平分秋色,渐渐地儒生就充斥了整个上升通道...
评分看过很多半遍,这次终于撸完。开写书评,发现14年前写的评论在楼下,恍若隔世。扔下管理学专业很多年…… 尽管我有好些商学院的朋友,还有商学院的甲方爸爸,还是要说,MBA就是经济官僚体系里的儒生。汉代的察举,开始对文吏和儒生还平分秋色,渐渐地儒生就充斥了整个上升通道...
评分看过很多半遍,这次终于撸完。开写书评,发现14年前写的评论在楼下,恍若隔世。扔下管理学专业很多年…… 尽管我有好些商学院的朋友,还有商学院的甲方爸爸,还是要说,MBA就是经济官僚体系里的儒生。汉代的察举,开始对文吏和儒生还平分秋色,渐渐地儒生就充斥了整个上升通道...
对MBA的教学的思考,后面重点推荐了自己的IMPM,批判性思考很多,长了很多见识。怎么说呢,MBA教学经过很长时间的发展,已经逐步往完善的方向发展,更贴近现实情况了,有更好的方式,但是多少还是受现实条件制约的。
评分商学院的课程解决了三种类型问题:个人和个人、个人和组织以及组织和组织。数据虽较旧但聚焦了MBA的种种弊端,批判之余提出了中肯的见解。其实工作经验和商学院学习是一种螺旋上升的趋势,mba提供了如何归纳,但更重要的是归纳后的具像化能力。如同书中所言,教会如何开采还不够,勘探才更应得到商学院的重视。
评分一部分是对MBA的批判,另一部分是对管理教育的建议,我们作为相关者,无力改变现状,只能按照建议改变成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
评分不听理论课的精神信条。
评分前半部分抨击 MBA 的看得很过瘾,而且很多中间抽象了很多观点。后半部安利 IMPM 的部分就比较无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