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印顺(1906—2005),当代佛学泰斗,博通三藏,一生游心法海,讲学不辍,著述宏富,撰写、编纂佛学著作四十余种,陆续结集为《妙云集》(24册)、《华雨集》(5册)及《印度佛教思想史》、《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等专著。印顺法师对佛教的教史、教理与教制作了广泛、深入、系统的梳理与阐释,建立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成为汉语佛学研究的重要典范,受到海内外学术界、佛教界的高度推崇。
《佛法概论》内容简介:关于佛法,我从圣龙树的《中观论》得一深确的信解:佛法的如实相无所谓大小,大乘与小乘,只能从行愿中去分别。缘起中道,是佛法究竟的唯一正见,所以《阿含经》是三乘共依的圣典。当然,《阿含经》义是不能照着偏执者——否认大乘的小乘者、离开小乘的大乘者的见地来解说的。
诚如很多人所说的那样,此书确实是厚积薄发,对佛法的正本清源作出了不少的努力。这本书消除了我对佛教及佛法的很多误解,其中很多议论见地精深,当然还有一些未能领悟,也许是缺乏修行的缘故吧。 再次顶礼印顺导师! 阿弥陀佛!
评分诚如很多人所说的那样,此书确实是厚积薄发,对佛法的正本清源作出了不少的努力。这本书消除了我对佛教及佛法的很多误解,其中很多议论见地精深,当然还有一些未能领悟,也许是缺乏修行的缘故吧。 再次顶礼印顺导师! 阿弥陀佛!
评分佛法概论适合有一定佛学基础的人阅读,书中较多引用阿含经等佛经原文及佛教专用词句,入门者读之有一定困难。书本系统介绍佛法方面知识,偏向于学术研究,对于书中所述如关于须弥山,四洲等的方位问题可酌情再议。读书之前最好了解一定的佛教背景,或读过一些经书。
评分买这本书的目的没达到,因为我觉得这本书是讲《阿含经》的。因为佛教典籍,就是经律论。本尊说的才称为经,阿含经又是在佛陀圆寂后,第一次整理的,是佛陀言语的集合。后面两次集结都是100年和500年之后的事情了。 所以我对阿含经比较有兴趣,因为一件事情流传久了就会发...
评分朋友刚走,寄存了几本书在家里,一本是十四世达赖喇嘛写得《智慧的窗扉》,THE WISDOM OF OPENING-EYE,看完之后更坚信了一个观点,各个宗派的佛教的差异远没有那么大。 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以及上座部教都是依据经、律、论这些基本著作,本是大同小异。我对比了达赖喇嘛的《智...
佛学正经是一门哲学 读到后面理解起来已经相当困难了 但这小薄本只是入门而已..
评分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
评分语言不够“普及”。
评分原以为这是一本佛学入门书籍,实则是阐发阿含经大义尤其是菩萨道的简略注疏,今学者多目阿含为“小乘”经典,其实佛法本是法法相同,本无大小乘之分。这本书于今之修行者诸多不当之处比如好空谈而无实修,修行但求速成而不习教义进而不修正见等等亦有针砭,并纠正了本人一些于佛学见解上的一些错误。
评分现在的身心,为过去业力所规定,业力从因缘和合开展新生,成为又一有情。有情相续,然而由于身心一度崩坏(死亡),根身与情识相离,一般多不能记忆前生的经历,生不知所来,死不知所去。 “由于无明的蒙昧、爱的染著、生死识身不断相续流转于生死苦海,苦因苦果一切在没奈何的苦迫中成为“纯大苦聚”,即是有情的一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