硃維錚,1936年生,江蘇無锡人。1955年就讀於復旦大學曆史係,1960年畢業後留校任教,曆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現為復旦大學曆史學係教授、中國思想文化史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導師。2006年德國漢堡大學授予榮譽博士。主要從事中國文化史、中國思想史、中國經學史、中國史學史等方麵的教學與研究。1987年以來曾先後應邀至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美國印地安納大學、德國慕尼黑大學、海德堡大學、哥廷根大學、韓國高麗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校擔任客座教授或訪問學者,並做過颱北駐市學者,又曾任北美《亞洲評論》雜誌顧問等。著作主要有《走齣中世紀》、《音調未定的傳統》、《求索真文明:晚清學術史論》、《壺裏春鞦》、《中國經學史十講》及與人閤作的《孔子思想體係》、《維新舊夢錄:戊戌前百年中國的“自改革”運動》等。編注輯校有《中國曆史文選》(修訂本)、《章太炎選集》(閤作)、《梁啓超論清學史二種》、《清代學術概論》、《周予同經學史論著選集》及增訂本、《中國現代思想史資料簡編》捲一、《章太炎全集》捲三、《中國現代學術經典•康有為捲》等。主編有《中國近代學術名著》叢書十種,《傳世藏書》經學史類二十一種、諸子類五十種,《馬相伯集》,《利瑪竇中文著譯集》,以及論文集《傳統文化的再估計》、《儒傢思想與未來社會》、《基督教與近代文化》等。曾在海內外各種刊物、會議文集等發錶學術論文一百餘篇。
多年來我重讀近代史,便嘗試似邏輯與曆史相一緻的角度,清理若乾曆史積疑的實相。這就是我明知將碰壁仍要期待袪疑的由來。我不敢說我重讀近代史的短書小文能夠恢復曆史實相,但至少錶明曆史實相有待恢復。
如今在非小说出版业有一种令我担心的趋势,就是结集出版。这种书容易读,但是我想,往往意义不是很大。书,它的内容放在一起,我想不应该是一些写成时间上相近的文章收集在一起,而应该是一个人很想厘清一包问题而一步步写,连贯,不重复,条分缕析,比如梁鸿写《中国在粱庄》...
評分习惯了用现在的常识及思维去评价历史,所以需要质疑; 而历史往往是承担着政治支柱,因此能够究探历史的真相,往往很难; 重读近代史,就是想去触摸一下过去的真实,非政治性的。
評分朱维铮先生走了,76岁。知道消息是在一整天的杂务之后,夜深了,心里咯噔一下子。 前段时间还在想,很多已经走下或即将走下讲台的老先生,应该有人策划组织一些专题班、研习营之类的项目,请他们继续发挥“余热”,嘉惠后学,以免“学绝道丧”。我直到现在才知道朱维铮先生是复...
評分《重读近代史》与朱先生以往的学术著作不太一样,比较偏杂文,读来耳目一新。每一篇的篇幅都不长,适合闲来读那么几篇。读来既感到轻松,也比其他口水读物更有收获。如果反复多读几遍,又能咀嚼出别样的味道,智慧的香气在齿颊久久回香。
評分每一篇短小但内容夯实,涉及清朝期间经济、文化、人物等历史研究的疑点。值得一看,朱维铮老师带我们了解中学历史课本之外的清朝种种历史。读完此书,对清朝的兴衰,王朝治理会有一个重新的认识。经济决定历史走向,发生鸦片战争的根源就是经济利益的斗争。经济上的崩溃,...
給我的感覺是他自我感覺自己的文章特彆有顛覆性,其實在我看來也沒那麼多的顛覆。
评分連載的時候讀過一些,感覺這本書的杯具在於,硃維錚花瞭幾十年想掙脫革命史觀,搞搞新意思,結果很多解釋,還不如革命史觀和舊說靠譜。
评分並無太多啓發
评分給我的感覺是他自我感覺自己的文章特彆有顛覆性,其實在我看來也沒那麼多的顛覆。
评分勉強四星。全書主要討論清乾嘉至鹹同一段的思想、政治與製度,講乾嘉道幾朝的篇章較佳,越往後越水,論慈禧、肅順、勝保及辛酉政變那幾篇,反復嘮叨,簡直是來賺FT稿費的。 此書的精彩之處,一是能貫通清史來談(反對用1840來腰斬清史,說的人多,做得到的極少),由此讀齣不太一樣的近代史,其中不乏灼見;其二是所謂“重讀”,揭示齣不少有待恢復的真相、有待注意的史事。 硃先生以“罵人”著稱,此書也是典型,一口一個滿清、中世紀、專製、軍頭……,筆下人物,除瞭包世臣、龔自珍等少數倡導“自改革”的士人,無一能逃脫筆伐。如此解讀一時代,總覺得過於自信,乃至於魯莽,還是得多點瞭解之同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