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氓之族

群氓之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美] 哈罗德·伊罗生
出品人:理想国
页数:376
译者:邓伯宸
出版时间:2015-1
价格:43.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49563043
丛书系列:理想国 人文精选
图书标签:
  • 社会学
  • 大众心理
  • 社会心理学
  • 哈罗德·伊罗生
  • 社会科学
  • 政治
  • 心理学
  • 历史
  • 群体心理
  • 社会行为
  • 人性探讨
  • 人类集体无意识
  • 大众文化
  • 社会批判
  • 个体与群体
  • 心理分析
  • 极权主义
  • 服从机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欧洲人做过这样的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60年来,地球上没有战争的日子只有26天。

美国人《群氓之族》作者发现,从1945年到1967年,因族群、宗教、信仰等造成的冲突,已经导致750万人死亡,而且迄今未止(按:这还不包括激烈的巴以冲突、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

人类的科技越来越全球化,政治却越来越部落化;人类的传播系统越来越普及化,对于该传播哪些东西却知道得越来越少;人类离其他的行星越来越近,对自己这颗行星上的同类却越来越不能容忍;活在分裂之中,人类越来越得不到尊严,却越来越趋于分裂。面对世界资源与权力的前所未有的激烈争夺,人类社会正把自己撕裂,撕裂成越来越小的碎片。

本书作者从部落偶像、身体、名字、语言、宗教、民族、历史起源、新多元主义等多种角度探究族群的本质,讨论群体认同在政治变迁压力下的自我塑造,缕析民族主义对世界格局的改变,以及认同问题对个人心理的巨大冲击。作者返回源头,从人性的基本面,考察群体认同的各种因素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环境,纠缠扭结,以致我们以各自的形态变成今天这副模样。

在全球化浪潮以摧枯拉朽之势将世界抹平的今天,人类各种族间的冲突却呈愈演愈烈之势,现代人对归属感的需要也变得空前迫切,焦虑感与孤独感成为心头的梦魇,挥之不去。阅读本书,既像是在读历史,又像是在读预言。读历史,是作者30多年前所点名的族群冲突点已经一一爆发;读预言,则是作者早已看到一些进行式的和未来式的族群冲突。

作者简介

作者哈罗德•伊罗生(Harold R.Isaacs,1910—1986),30年代活跃于中国,曾任职《大陆报》,后主办《中国论坛》杂志。1933年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任执行委员,与鲁迅等人关系密切。1953—1965年任麻省理工学院国际研究中心副研究员,1965年以后任政治学教授,1980年曾到中国访问,拜访宋庆龄、丁玲与茅盾等人。28岁即写成探索1925—1927年中国革命的经典作品《中国革命的悲剧》,其间曾赴挪威访问托洛茨基。此外著有《亚洲殊无和平》、《心影录:美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和印度形象》、《以色列的美国犹太人》等。

译者介绍

邓伯宸,台湾成功大学外文系毕业,曾任报社编译、主笔、副总编辑、总经理,现为《新观念》杂志专栏作者。曾获时报文学奖附设胡适百岁诞辰纪念征文优等奖。译作包括《丘吉尔的黑狗》、《时间等候区》、《说谎:揭穿商场、政治、婚姻中的骗局》、《觉醒风:东方与西方的心灵交会》等。

目录信息

中译本序 本书对族群本质提出新的解构/乔健
原版序 族群认同的先知/白鲁恂
自 序 政治变迁压力下的族群认同
第一章 姆庇之家
第二章 雪 人
第三章 部落偶像
第四章 身 体
第五章 名 字
第六章 语 言
第七章 历史与起源
第八章 宗 教
第九章 民 族
第十章 新多元主义
推荐一 读历史,也读预言/李亦园
推荐二 两种时间意识/石之瑜
译后记 从“民族”到“国家”/邓伯宸
译名对照表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人是社会化的生物,如果说人出生时是生为单个人的人,但出生后便自然归于某些集团,家庭、民族、国家、肤色甚至宗教信仰等等。 那么人又为什么会这样呢?应该是人无法独立在大自然以及竞争化社会生活,所以必须结成团体,本书就是解析这种现象。其实我觉得当今的台湾和香港所谓...  

评分

人是社会化的生物,如果说人出生时是生为单个人的人,但出生后便自然归于某些集团,家庭、民族、国家、肤色甚至宗教信仰等等。 那么人又为什么会这样呢?应该是人无法独立在大自然以及竞争化社会生活,所以必须结成团体,本书就是解析这种现象。其实我觉得当今的台湾和香港所谓...  

评分

评分

评分

人是社会化的生物,如果说人出生时是生为单个人的人,但出生后便自然归于某些集团,家庭、民族、国家、肤色甚至宗教信仰等等。 那么人又为什么会这样呢?应该是人无法独立在大自然以及竞争化社会生活,所以必须结成团体,本书就是解析这种现象。其实我觉得当今的台湾和香港所谓...  

用户评价

评分

探讨族群关系。不自觉地把这本和《狂热分子》比较,还是后者比较好看。

评分

22万字。上手才发现是本偏专业领域的书,读的比较糙。以大众读物的标准看,文献综诉的部分太不相干,伊罗生媒体人写东西云里雾里大段抒情都成了弊端,更核心的是他其实并没有什么结论和洞见。但这本书的例子还是很详实的,也体现了他在时政领域的渊博。

评分

因为看了《狂热分子》,所以才想看看这部书,但是和《狂热分子》比起来,本书真是又拖沓又啰嗦,难怪,作者之前有很长的新闻记者的职业生涯,写出啦的字一副“高,大,全,该说得我都说到了”的文风,本书所讲的东西,狂热分子几句话就讲完了。

评分

从自我认知到群体认同,人类社会就是用一张张标签拼凑起来的,即便有多么不想承认,事实还是如书中章节一般二维展示。乌合之众,狂热分子,群氓之族,都是我们。

评分

这是一本常常被忽略的书,比起《狂热分子》、《乌合之众》,它当年选取的议题太过超前。但在当下,这本讨论族群问题的书稿,真的值得大家认真一读。它足够严谨,又深入浅出,从概念出发,却有历史性的观照,对理解现在世界各地严重的种族冲突提供了非常好的视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