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現代史專題十三講:從魏瑪共和國到第三帝國》是本人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每年都對武漢大學曆史學院世界史試驗班三年級本科生開設的必修課,每周3學時,共54學時。主要講述加世紀前半期的德國現代史。在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1918-1945)的這段德國現代史中,德國經曆瞭最為復雜多變的曆史時代,即“魏瑪共和國時代”與“第三帝國時代”。前者是德國曆史上的第一個民主共和國時代(1918一1933),而後者則是德國曆史上最野蠻、最恐怖、最具有侵略件的納粹統冶時代(1933-1945)。在如此之短的不足27年的時間裏,為什麼德國曆會發生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個問題顯然是世界現代史上必須加以澄清的重大問題。《德國現代史專題》課程從現代化發展的觀點齣發,多角度審視瞭這段德國現心化進程,其中得齣的許多經驗教訓,對今天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有一定的藉鑒作用。
李工真,武漢大學曆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第一讲:几代人的经历和妇女解放斗争 在阐述一个社会运动和社会形态时,研究人口结构是一个必由之路。在20世纪德国魏玛共和国时代,一战带来了10%的人口损失,主要是600万的青壮年人口,这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在随后的的10年间,少年儿童逐渐长大,伴随着父母威权的...
評分【知识分子】 冯诺依曼在回忆录里提到,他之所以去美国,是因为德国大学因为财政 原因无法提供足够多的教席。 知识分子之间的竞争关系也让“优胜劣汰”成为热点话题。 知识分子右翼集团反对犹太人,一方面是同行之间的竞争关系;另一方 面是思想冲突。 犹太人因为惯受压...
評分【知识分子】 冯诺依曼在回忆录里提到,他之所以去美国,是因为德国大学因为财政 原因无法提供足够多的教席。 知识分子之间的竞争关系也让“优胜劣汰”成为热点话题。 知识分子右翼集团反对犹太人,一方面是同行之间的竞争关系;另一方 面是思想冲突。 犹太人因为惯受压...
評分【知识分子】 冯诺依曼在回忆录里提到,他之所以去美国,是因为德国大学因为财政 原因无法提供足够多的教席。 知识分子之间的竞争关系也让“优胜劣汰”成为热点话题。 知识分子右翼集团反对犹太人,一方面是同行之间的竞争关系;另一方 面是思想冲突。 犹太人因为惯受压...
評分【知识分子】 冯诺依曼在回忆录里提到,他之所以去美国,是因为德国大学因为财政 原因无法提供足够多的教席。 知识分子之间的竞争关系也让“优胜劣汰”成为热点话题。 知识分子右翼集团反对犹太人,一方面是同行之间的竞争关系;另一方 面是思想冲突。 犹太人因为惯受压...
納粹是反自由主義,反資本主義的,反人道主義的,反理性主義、反社會主義的。自由主義強調集體的民主與個人自由;社會主義強調集體平等與個人的福利;人道主義強調集體博愛與個體尊重;理性主義強調人批判性、邏輯性與懷疑性精神;資本主義則強調商業的競爭而不是權力的競爭。這是現代化的本質。納粹隻做到瞭社會主義的一半。
评分信息量很大,可惜沒有注釋。
评分可能因為是本科課程講稿的緣故,一遍讀下來不像想象中那麼凝練精準。最大的收獲是知道魏瑪憲法“總統緊急條令法”的設計者是馬剋斯·韋伯~
评分沒看完的統統三星處理
评分棒呆!“我看見一個時代。”作者從現代化的視點齣發,從多個角度(父女鬥爭、經濟結構、福利危機、階級碎片化和政治的重新組閤、左翼右翼)分析德國從民主的魏瑪共和國邁嚮極權納粹第三帝國的原因。魏瑪共和國(1918—1933)如煙花燦爛易逝,男男女女在光影中放縱,在爵士樂裏沉迷,瘋狂舞蹈的錶象下其實是無法擺脫的“失業危機”,難以逾越的階級差異和注定的失敗與死亡陰影。 另,終於搞清楚右翼新保守主義惹!p85 但作者基於曆史學觀點對於納粹和反猶的分析,難免造成瞭一種錯覺——大屠殺隻是漫長反猶曆史中的一個爆發性事件,使得對大屠殺的分析過於錶麵,從而遊離在現代化的觀點之外。 納粹運動的總結:目的的反現代和手段的超現代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