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明的东方起源

西方文明的东方起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山东画报出版社
作者:(英)约翰·霍布森
出品人:
页数:315
译者:孙建党
出版时间:2009-11
价格:30.80元
装帧:平装 32开
isbn号码:9787807138501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历史
  • 文化
  • 世界史
  • 文化研究
  • 约翰·霍布森
  • 西方
  • 东方
  • 历史学
  • 西方文明
  • 东方起源
  • 历史文化
  • 文明起源
  • 欧亚交流
  • 古代文明
  • 跨文化研究
  • 早期文明
  • 文明传播
  • 历史演变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约翰·霍布森对西方崛起论中占主流的种族中心主义偏见提出了挑战。这种偏见通常认为,欧洲人早在古希腊时代就开创了其自身的发展,而东方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只是一个消极的旁观者。霍布森则认为,有两个过程导致了东方化西方的崛起。首先,欧洲发展的每个重要转折点,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吸收东方发明(如思想、技术和制度等)而完成的,在公元500至1800年之间,这些东方发明通过东方全球化,从先进的东方向东方主导的全球经济扩散;其次,1453年后欧洲身份的构建导致了帝国主义的产生,由此欧洲人攫取了诸多东方资源(土地、劳动力和市场)。因此,霍布森的书把迄今为止仍被边缘化的东方民族推到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最前列。

作者简介

约翰·霍布森(John M Hobson).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高级讲师.著有《国家财富:国际经济和政治变化中的比较社会学》(1997)、《国家与国际关系》(2000),与林达·维斯(Linda Weiss)合著《国家与经济发展:一种历史比较分析》(1995),与史蒂夫·霍布顿(Steve Hobden)合编《国际关系的历史料会学》(2002)。

目录信息

图表
前言和致谢
地图 奥博—戴尔世界投影图
第1章 反驳纯粹西方的欧洲中心论神话:发现东方化的西方
第一部分 作为“先发地区”的东方:东方通过东方全球化发现并主导世界,公元500—1800年
第2章 伊斯兰和非洲开创者:在亚非大发现年代构建世界和全球经济的桥梁,公元500—1500年
第3章 中国开创者:第一次工业奇迹和中国孤立主义的神话,约公元l000—1800年
第4章 东方保持优势:东方专制主义与印度、东南亚和日本孤立主义的双重神话,公元l400—1800年
第二部分 落后的西方:东方全球化和基督教国家的建立,公元500—1498年
第5章 基督教国家的建立和欧洲封建制度的东方起源,约公元500—1000年
第6章 意大利开创者的神话,公元1000—1492年
第7章 瓦斯科·达·伽马时代的神话,公元1498—约1800年
第三部分 作为“后发地区”的西方与后发优势:东方全球化与西欧作为先进西方的重塑,公元1492—1850年
第8章 1492年神话和发现美洲的不可能性:亚非对西方后来居上的贡献,公元l492一约l700年
第9章 英国工业化的中国起源:英国是擅长模仿的“后发国家”,公元1700—1846年
第10章 塑造欧洲种族主义身份和创造世界,公元1700—1850年:作为一种道德天职的帝国文明使命
第11章 英国工业化的黑暗面和放任主义的神话:战争、种族帝国主义与工业化的亚非起源
第四部 分结语:东方化的西方与西方的欧洲中心神话
第12章 理性的西方自由民主国家和东西方大分裂的双重神话,公元1500—1900年
第13章 东方化西方的兴起:身份/动力、全球结构与偶然性
参考书目
译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该书的希望得到全球人的注意,并选择了折中主义立场。这就导致他的虚拟辩论对象是极端欧洲中心主义与极端东方主义。然而,持极端立场的人毕竟是少数,他的拳头似乎打在了棉花之上。 他梳理了很多相的对立的话语,让人觉得不同立场的人自然持不同的观点。而且,很多人已经意识...  

评分

评分

这本书还在读当中... 感觉还是挺新颖的... 算是目前文化研究比较新的一本书了.. 2004年的... 值得一看

评分

该书的希望得到全球人的注意,并选择了折中主义立场。这就导致他的虚拟辩论对象是极端欧洲中心主义与极端东方主义。然而,持极端立场的人毕竟是少数,他的拳头似乎打在了棉花之上。 他梳理了很多相的对立的话语,让人觉得不同立场的人自然持不同的观点。而且,很多人已经意识...  

评分

该书的希望得到全球人的注意,并选择了折中主义立场。这就导致他的虚拟辩论对象是极端欧洲中心主义与极端东方主义。然而,持极端立场的人毕竟是少数,他的拳头似乎打在了棉花之上。 他梳理了很多相的对立的话语,让人觉得不同立场的人自然持不同的观点。而且,很多人已经意识...  

用户评价

评分

为了论证而论证。倒是和当下的科研如出一辙,忽略不利因素,强化支持论点。 学术,正走上歧途...

评分

如果要写一本《西方学》,这位先生便先提供了如下论证。

评分

。。。好艰涩难读。。花了一学期就是为了审视他。所以我现在一看历史就想起“eurocentric”这个词

评分

真读过。。。

评分

作者的立意和彭慕兰的《大分流》十分相似,引用的很多话语、数据、比较都来源于此。但彭慕兰强调的则是近代的东方实际上不弱于西方,而本书作者却在强调近代东方强于西方,西方的近代化发展完全得益于东方和新大陆,这就不免的反对极端的西方中心主义,走向了完全的反西方中心主义,都是相当极端化的立场,这也基本等同于没有立场,也难怪和《大分流》相比,这本书会在中国如此地遇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