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以《1Q84》向本书致敬
★著名学者刘绍铭经典译本内地首次出版
★62种文字风靡110个国家,全球销量超过5000万册
★《时代周刊》“最好的100本英语小说”
★兰登书屋“100本20世纪最佳英语小说”
★入选英美中学生必读书书目
1936年以来,我所写的每 一部严肃作品,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反对极权主义,支持我所理解的民主社会主义。 ——乔治•奥威尔(《我为何写作》)
《1984》是一部杰出的政治寓言小说,也是一部幻想小说。作品刻画了人类在极权主义社会的生存状态,有若一个永不褪色的警示标签,警醒世人提防这种预想中的黑暗成为现实。历经几十年,其生命力益显强大,被誉为20世纪影响最为深远的文学经典之一。
乔治•奥威尔(1903-1950), 英国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动物农场》、《1984》等。
1903年出生于印度,1907年举家迁回英国,后因经济原因无力深造,被迫远走缅甸,参加帝国警察部队。终因厌倦殖民行径、痴迷写作而辞去公职,辗转回到欧洲,流亡伦敦、巴黎等地,一边深刻体验下层民众生活,一遍从事文学创作,有多部作品出版。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参加左翼组织,因重伤返回英国,但最终树立社会主义信念。1939年,二战爆发,积极参加反纳粹的活动。由于西班牙内战与二战的苦痛经历,对战争与和平、极权与民主、社会关怀与人类理想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1945年,著名的政治寓言小说《动物农场》出版。1949年,《1984》问世,在全球产生深远影响。作品入选多国中学生必读书目,被翻译成62种文字,总销量超过5000万册。
1950年,因肺病去世,年仅47岁。
爱国主义“名言”集萃——智者的思考是愚者的明灯 1.集中体现于政府的公权力,是决定社会状况的最重要因素了,它是最大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策源地和总闸门,社会的“技术中心”和“能量中心”;同时,……公权天性是恶棍,要公权能够低耗高效不作孽,只有“把统治者关进笼子里...
评分——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 作为一部反极权主义的小说,《一九八四》以一个虚拟的大洋国为背景,将笔触对准了大洋国令人窒息的政治生活。有人说,小说是以斯大林的苏俄时代为摹本,我倒是认为,它是把历史上所有极权国家的特征都集中在一起了。 统治大洋国的是一个名为“老大...
评分朋友曾经问,看过1984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很多人说恐惧,可是我却只感受到刻骨的,无法用泪水倾泄的悲伤。 在黄昏的小屋里,他和她从缱绻后的睡梦中醒来,窗外夕阳的光芒投射在她的身上,外面有一个洗衣妇人的歌声和尘世中种种车来人往。那样的时刻,那样的爱情,它真实地存在...
评分我知道为什么这本书在goodreads上评分那么低,但是在豆瓣上评分那么高。goodreads上的人是在看一本似懂非懂乃至很多时候有点boring的政治预言,而豆瓣上的人看的根本是自己的故事。
评分奥威尔表达观点的心情是如此强烈,于是,艺术屈从于政治,作为小说的《1984》,其实挺贫乏的。至于观点本身,《1984》是一个寓言,走向了极致之后,生活里总有片段可对应。而我们往往只看到了自己的碎片,感性大过理性,不知不觉地,我们自己想象出了一个老大哥,一厢情愿地认为,这是真理,这是事实,而且是有中国特色的事实。我想这是误解,奥威尔如果真的只是如此狭隘,那么,故事的发生地完全可以是欧亚国,而不会是大洋邦。我认为,奥威尔的悲观要大得多,他的1984是全世界的1984。正如戴锦华所言,“法国大革命,纳粹,奥斯威辛,古拉格群岛,麦卡锡时代的美国,法国五月风暴。是的,《1984》不是一个关于中国的预言,也不只是一个关于红色的寓言”。打通了这层关节,我们才不会是那“只想到自己”的人,而拥有了世界的眼光。
评分这是我看过最吓人的一本书。不是可怕而是深深的恐惧。
评分最爱的书没有之一。迄今为止读过七遍,但是仍然还有非常多觉得困惑和不解的地方,这些疑惑是我更加深入地去了解历史和查阅资料的动力,由此也将我带到了一个更为广阔和残酷的领域,关于政治,关于人性。这本书带给我和教会我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并且将终生受用。
评分这是我看过最吓人的一本书。不是可怕而是深深的恐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