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性论》中,作者试图通过关于“人的经验科学”的研究,在精神科学领域建立一个具有全新基础的、完整的体系。全书分为三卷:“论知性”,阐述了他的怀疑论和经验主义认识论;第二卷“论情感”,提出情感而非理性是善和美的基础;第三卷“论道德”,论述了快乐论、功利论的伦理学理论以及人性论、约定论的政治学理论。
大卫·休谟(David Hume,1711年4月26日-1776年8月25日),苏格兰哲学家,出生于爱丁堡,与约翰·洛克(John Locke)及柏克莱(George Berkeley)并称三大英国经验主义者。其特点在于重视从“生活经验”中提炼出哲学观点,如“知识来源于印象而非理性”,认为没有事实可由先验(a priori)方法被证明。卢梭等后世学人深受其影响。康德亦综合他同理性主义哲学家的观点创建起“正反合”的理论。 11岁进入爱丁堡大学,18岁专攻哲学,21岁出版“人性论”。1734前往法国进修,48年出使维也纳和都灵。1749回到家乡 1763年任驻法使馆秘书;1765年升任使馆代办。1767~1768年任副国务大臣。1769年8月退休返爱丁堡。谟的主要著作有《人性论》 、《道德和政治论说文集》、《人类理解研究》、《道德原理探究》、《宗教的自然史》、《自然宗教对话录》、《自凯撒入侵至1688年革命的英国史》(6卷)等。哲学思想 休谟生活在英国资产阶级“光荣革命”结束到产业革命开始的社会变革的时代。这时,英国资产阶级已经成为统治阶级的一部分,它继续维持同贵族的联盟以加强对劳动人民的统治,与此同时,迅速成长壮大起来的工商业资产阶级要求对这个联盟内部的关系作有利于本阶级的调整,并继续反对封建复辟势力。这时,资产阶级的进步性和保守性交织在一起。作为这个阶级思想的代表人物的休谟,贯彻经验论观点,提出了以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怀疑论为特色的哲学体系。
很讨厌介绍一个人的时候先给他贴上一个“唯心主义”,“怀疑论者“之类的标签。被唯物主义洗过脑之后,总是会觉得这样的标签不怀好意,从而错过很多好的作品。休谟的《人性论》是这样,克里希那穆提的《面对危机中的世界》也是这样。 鉴于没有办法阻止大家给别人的思想贴标签...
评分【按语:休谟(David Hume,1711-1776)的《人性论:在精神科学中采用实验推理方法的一个尝试(a treatise of human nature:Being an attempt to introduce the experimental method of reasoning into moral subjects,1739-40)》(上)的基本思想或许可以简单描述如下。上...
评分刚今天看的一个例子,对照商务,随便举了。 第一卷第三章 论必然性的观念 商务是论必然联系的观念 P112 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洛克论能力这里 既然我们从经验中发现有一些新的物质方面的产物。 商务P180 我们既然由经验发现物质方面有一些新的产物。 -- 不说了 抄袭也抄像样...
评分【按语:休谟(David Hume,1711-1776)的《人性论:在精神科学中采用实验推理方法的一个尝试(a treatise of human nature:Being an attempt to introduce the experimental method of reasoning into moral subjects,1739-40)》(上)的基本思想或许可以简单描述如下。上...
评分第二卷 论情感 作者在这一章中,首先分析了骄傲和谦卑的动机。他认为这两种对立的情感,其对象都是自我,而原因则多种多样。任何与自己相关的观念,例如见识、学问、智慧等,美貌、体态,家庭、国家、财产等,都可以引起骄傲或谦卑。 接着,作者进一步说明人的每一种感情都不...
一本读了整整一个月的书…(言简意赅一些让人多省力啊)
评分随便扫了扫,没什么感觉。
评分第一本读起来比较吃力的书,不过,如果一本书让你从探索世界回归到探索自己,那么,这本书就不会差。
评分话说能耐心看的话还是不错的,看来是我的功底不够,争取再读几遍。
评分看得要死过去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