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托邦的年代

烏托邦的年代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卡利耶爾是法國著名的劇作傢。其重要作品有《資産階級的審慎魅力》、《白日美人》、《生命不可承受之輕》等。

出版者:商務印書館
作者:[法] 剋勞德·卡利耶爾
出品人:
頁數:172
译者:戎容
出版時間:2010-11
價格:15.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0070614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曆史 
  • 法國 
  • 烏托邦 
  • 五月風暴 
  • 剋勞德·卡利耶爾 
  • 文化 
  • 政治 
  • 烏托邦的年代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這本《烏托邦的年代》是卡利耶爾的一本迴憶錄。在其中他以迴憶的形式,講述瞭六十年代發生,並最終發展為五月動蕩的反抗運動的一些事情。在那段動蕩的日子裏,他親身經曆瞭運動中的各種事件,接觸到瞭各色各樣的人,知道那些青年人的喜怒哀樂,知道他們內心的期盼,其關於運動的談論具有有內在的真實感。作者主要不是探討運動的原因、過程及結果,而是迴顧運動中的點點事件,就像作者自己所說的那樣,他隻是想盡量把那個年代的一些場麵和一些聲音找迴來,因而讀來彆有一種感受。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过去一直很向往那个年代,那是一个呼吁变革的年代,呼吁和平、爱、自由,音乐就像呼吸一样必不可缺,法国青年每天一出门就聚集在大街上交换思想心得营造出来的氛围让我觉得回到了古希腊,纵情地让自己身体的欲望得到满足,叶子比烟还要普遍,种类繁多的植物、化学药物仿佛赐给...  

評分

作者是在国内并不大名鼎鼎的编剧,但是他的作品还都挺有名的——和布努埃尔、米洛斯等导演合作的那些。 作者是个法国人——这是个不算坏的偏见,书里充满着他的日常哲思,基本上都是用一种观点来看问题,继而推翻自己的观点,继而又推翻。譬如谈五月风暴,觉得有些超现实主义,...  

評分

真不敢想象20世纪末、21世纪初西方各个国家的领导者会在这样一种文化废墟里长大,就像克劳德写的,“乌托邦不过是一个反复出现的幻象”,一点也不可信,但那个年代的人却将生命交出去,一任身体和灵魂在空幻的天际载浮载沉。今天我们这一代回头去看,乌托邦的年代更像女孩破处...  

評分

乌托邦走上了行乞的路。我们的幻想就坐在街角上。它在伸手乞讨。 那年轻人自己并不知道,他的身上、眼睛里、歌喉中、十指黑黑的手上,正存着一份我们众人的梦,是我们怠慢了它,我们失去了它。但是,尽管形疲神惫,这梦幻还是留连着,不忍心把我们遗弃。 ……街上嘈杂一片,几...  

評分

作者是在国内并不大名鼎鼎的编剧,但是他的作品还都挺有名的——和布努埃尔、米洛斯等导演合作的那些。 作者是个法国人——这是个不算坏的偏见,书里充满着他的日常哲思,基本上都是用一种观点来看问题,继而推翻自己的观点,继而又推翻。譬如谈五月风暴,觉得有些超现实主义,...  

用戶評價

评分

18.法國人談的最多的是電影,美國人談的最多的是毒品,墨西哥人的話是槍支,捷剋人說的最多的是俄國人——奇妙復雜的60s。反思極強,密度之大,一百多頁的小書寫得沉甸甸。其中探討美國性解放運動那段,提到一位女性,形容她“弱而強,非常的強”。寫毒品迴流量那裏,嘖嘖。果然是一流編劇啊,洞察力、閱曆和文筆都沒得說。烏托邦是反復齣現、不可信的幻象,同樣也是打不倒、摧不毀,永停心中那首倔強的歌。

评分

好看 那邊廂巴黎五月風暴開始瞭 前一秒還醉在電影節豪華泡泡裏的人徹底濛圈 “像被扔在瞭戛納的海灘上” 布努埃爾看到學生們把他當年玩的超現實東東正兒八經實踐瞭一趟時的復雜心情(嫉恨而傷感) 後麵寫性解放的部分也真切得很(報復性的浪)

评分

算是今年top3,若欣賞某位電影劇作傢,你很難不喜歡他的文字。加繆在五月風暴前就去世瞭,如果那個時期帶著他和平的人道主義,在薩特的論調裏,也同樣是種烏托邦。友誼分道揚鑣下是兩種反抗、兩種諾貝爾。半世紀前的歐美青年,他們用尋歡作樂來彌補信仰缺失,而當下的我們僅僅依靠尋歡作樂來給心理孤獨製造齣口,可能纔是名副其實的假革命。

评分

18.法國人談的最多的是電影,美國人談的最多的是毒品,墨西哥人的話是槍支,捷剋人說的最多的是俄國人——奇妙復雜的60s。反思極強,密度之大,一百多頁的小書寫得沉甸甸。其中探討美國性解放運動那段,提到一位女性,形容她“弱而強,非常的強”。寫毒品迴流量那裏,嘖嘖。果然是一流編劇啊,洞察力、閱曆和文筆都沒得說。烏托邦是反復齣現、不可信的幻象,同樣也是打不倒、摧不毀,永停心中那首倔強的歌。

评分

1968年,“民主”的資本主義國傢的美國青年嚮往著無政府主義生活。專政的資本主義國傢的法國青年嚮往著共産主義生活。被專政的共産主義國傢的捷剋青年嚮往著資本主義生活。最終不論是鮮花、搖滾樂、性解放、毒品或是暴力反抗都沒有改變各自的製度。作者是個法國編劇,很巧閤的親曆瞭美國的嬉皮士運動,巴黎五月的學--潮,布拉格之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