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玛窦中国札记》内容简介:利玛窦(Mathew Ricci)这个名字在中国是并不陌生的。历史上到中国来的欧洲人中间,也许马可波罗和利玛窦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两个名字了。在近代以前,中国的学术思想和外界的大规模接触只有两次:一次是魏晋以来的佛学,一次是明清之际的“天学力。作为正式介绍西方宗教与学术思想的最早、最重要的奠基人,这个在中国度过了他后半生的耶稣会传教士,对于发展中国和欧洲的文化交流及其历史性的影响,是值得我们重视、研究并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的。
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1582来华,此后二十八年一直在中国传教、工作和生活,晚年曾将其在中国的传教经历撰写下来,这便是著名的《利玛窦中国札记》。《札记》对于研究明代中西文化交流史及耶稣会人华传教史,乃至明史,均有十分珍贵的价值。它记述的真实性在于,作者本人是一个在中国生活了多年而且熟悉中国生活的同时代的欧洲人,他以灵敏的感受和一个外国人局外旁观的态度,细致描写了有关中国的名称、土地物产、政治制度、科学技术、风俗习惯等等,并将其在传教过程中的见闻详细地记录下来。
金尼阁(Nicolas Trigault,1577-1628),比利时籍耶稣会士。1610年参加了中国传教团。1613年,在回欧洲的途中,他翻译、整理了利玛窦的回忆录,并增写了有关传教史与利玛窦本人的一些内容。
1 毫不足奇的是,中国人从来没有听过说外国人给他们的国度起过各式的名称,而且他们也完全没有察觉这些国家的存在。P5 2 我听说过之所以叫这个名称是因为中国人认为天圆地方,而中国则位于这块平原的中央。由于有这个看法,所以当他们第一次看到我们的地图时,发现他们的帝国...
评分关于中国福音化的困难,本书附录---1978年法文版史若瑟作的前言,引用了人类学家徐朗光在四十年代中国南部乡村所作的实地研究。其实徐朗光的结论和费孝通的所谓差序格局基本一致。 费孝通说中国的社会结构及伦理如蜘蛛网一样,由关系的亲疏远近结成。这种网络中,公私不分,立...
评分关于中国福音化的困难,本书附录---1978年法文版史若瑟作的前言,引用了人类学家徐朗光在四十年代中国南部乡村所作的实地研究。其实徐朗光的结论和费孝通的所谓差序格局基本一致。 费孝通说中国的社会结构及伦理如蜘蛛网一样,由关系的亲疏远近结成。这种网络中,公私不分,立...
评分 评分闲来无事已经把第一卷翻了两次了,也仅仅是第一卷而已。非常有趣的一本书。比差不多同时购买的《到古代中国去旅行》要有趣得多,虽然后者的名字特意取得比较有趣。不仅是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不同,以至材料的详简有别;更重要的是角度不同,那个时代的外国人比现在的中国历史学...
记得是2010年7月躲在我开着空调的房间里读的,今日想来还有一丝清凉。毫无疑问,这本利玛窦和金尼阁的联合作品是对晚明社会和令人尊敬的耶稣会士们历险中国的最佳记述……eh, well……之一。
评分第一章关于中国的概述很有意思。
评分購書五年,於今日讀完。利瑪竇睿智且聰慧,但他筆下的東西大都泛泛而談;金尼閣相當主觀且愚昧,但他記載的事情有趣且生動。這些傳教士的出發點是善意的,但他們處理事情的態度是高傲且愚昧的。另外本書所記載的神蹟部分,在我看來虛虛假假,而且對神蹟的重視讓基督與佛道二教並無二異。不過這本書可以看出歐洲人在與與我們來往時,他們內心真實的獨白,這也是本書意想不到的收穫之一(估計金尼閣沒想到他的書會在中國出版)。
评分和利玛窦意大利文直译版对比着看
评分最有趣的是第一卷,用西方人的观点看中国文化。发现鲁迅等人其实借用了这卷的一些观点,但是没注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