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你》是20世纪最著名的宗教哲学家马丁•布伯主要代表作,该著作对现代西方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已深入到哲学、神学、心理学、教育学以及各门社会科学之中。
马丁•布伯从犹太思想出发,对近代西方哲学进行了批判。他认为,真正决定一个人存在的东西,决不是“我思”,也不是与自我对立的种种客体,而是他自己同世界上各种存在物和事件发生关系的方式。基于此,马丁•布伯论述了人的两种关系,即“我与它”和“我与你”关系。
一本好书,影响很多人。唐崇荣有对它有介绍,特别提到,语言清新简明。 但翻译者实在太自作聪明了,将太多人文的造作和禅宗的神秘硬生生杂糅进一个基督教传道者的作品。 “真实的观照转瞬即逝;那原本藏匿在相互玉成的神秘中之自然人生现在又可被描述、割裂、分类,即沦为自然...
评分最近漫游于茫茫的孤寂中寻找答案,缓慢行走于思想的广袤高地中寻找答案。为什么需要答案?因为空虚,因为苍白,因为缺乏意义,因为无所依托,因为百无聊赖。面对这生命本身之无限空虚而带来的无限深渊,要么我们不做思考的沉浸并跟随所谓大众之经验与已有之成规,让自己在其间...
评分■[法]E.勒维纳/文 黄启祥/译 他人不是作为客体或对象向我显现,这个说法,并不只意味着我不把另一人作为我支配的一个东西、一个“某物”,而且还主张,在我自身与他者们(the others)、我与某人之间建立的原初关系不能被不恰当地说成是占有、把握和受制于客体的认知...
评分翻译即为格义,诚然如是。 布伯的原文,绝不至于楼上某些评论者所说,如海德格尔晦涩,简单,跟尼采的格言体很像,虽然不能说是口语大白话,但是也非康德那种经验哲学术语,否则对于当今思想界的影响不会那么大。 难在汉语转化上有先天不足。现代汉语的产生本就有其历史原因和...
评分这个中午,头顶上的天空蓝得所向披靡,迷惑人心。太阳从我的右边照耀着,沿街看到盆景般静默的松柏。阳光底下坐着一群老妇人,全部穿着黑色或灰色的衣服。她们的脸上没有遗憾,没有软弱,没有歉意,仿佛也看不到同情之心,看不到温柔之心。 这些日子以来,我感觉自己日渐静默...
这是在何等的高度看待人世和信仰!深邃的洞悉,诗意的语言。虽然不能全懂,但读起来仍然是享受的。
评分我觉得这本书所阐述的本质内容和克里希那穆提以及埃克哈特·托利所说的东西是类似的,甚至可能就是同一种东西。而作为一个专业哲学家,马丁具有一些前面两人所没有的特殊洞察力,所以可以相互补充着看,我觉得他们所说的东西非常有价值,是值得努力去追求的。不过这书有点晦涩,有些地方不太好懂。 这本书让我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放下自己?只有放下自己,才能真正上路。
评分我觉得这本书所阐述的本质内容和克里希那穆提以及埃克哈特·托利所说的东西是类似的,甚至可能就是同一种东西。而作为一个专业哲学家,马丁具有一些前面两人所没有的特殊洞察力,所以可以相互补充着看,我觉得他们所说的东西非常有价值,是值得努力去追求的。不过这书有点晦涩,有些地方不太好懂。 这本书让我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放下自己?只有放下自己,才能真正上路。
评分终于再版了。
评分3.5吧,对哲学/思想散文越来越有想法了,因为感觉有时候也太随意了吧!这是导致我对这本书里的内容作为引文出现比作为原文出现时更有好感的原因。又,附录里何光沪的书评值得一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