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帝王陵

走出帝王陵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西北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珺
出品人:
页数:274
译者:秦晖
出版时间:2009-5
价格:4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60426235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历史
  • 走出帝制
  • 中国近现代史
  • 思想史
  • 中国史
  • 中国
  • 走出DZ
  • 文学
  • 帝王陵
  • 历史
  • 考古
  • 文化
  • 探险
  • 古代王朝
  • 陵墓
  • 中国历史
  • 遗迹
  • 文明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走出帝王陵》是一部散文诗式的关于秦始皇陵、秦俑的学术著作,一 经翻阅便不忍释手。文字清新、流畅,像一股清泉,沁人肺腑,给人们带来 轻松、愉悦和甜蜜。又像似飞翔的天使,引入进入高雅的文化殿堂,吮吸浓 郁的文化乳汁,启迪心智,领略美的享受。

《走出帝王陵》的作者刘珺在秦俑 博物馆和考古队的小院里度过了他的 幼年、少年时期,与博物馆的发展变化同步成长。正如他所说:“生于帝陵 之畔,开启了属于我的幸福源泉”,“秦始皇帝陵、秦兵马俑坑、秦俑一号 保护大厅、野草莽莽的(考古)院落、红砖覆瓦的房屋、还有那株永不枯槁 的老杏树……一溜排开的小屋中,既有我们的家,也有专门的屋子用来修复 陶俑……”这一切都给他留下了美好的记忆,成为“不会因为长久的遗忘和 忽视而干涸的幸福源泉”。书中《记忆·大厅》、《环境·旧居》、《博物 馆里的秋天·时光漫步》、《年华·学者》、《乡村·岁月》等诸多篇章, 像一幅幅带有诗情画意的长卷,展现了秦俑博物馆变化中的环境风貌、文化 景观,承载着秦俑人艰苦创业的思想情感和闪闪发光的纯洁心灵。

-------------------------------------------------------------

本书是秦晖先生近几年写的一些近代史文章组编而成。2011年时逢辛亥百年,秦晖应报章之邀开了个专栏,就中国“走出帝制,走向共和”中的许多问题谈了很多不一样的看法。

到了2014年“一战”百年、2015年新文化运动百年,秦晖又写了些相关文字。这期间还对太平天国与近代中日关系也发表过意见。所有这些看法其实都来自多年以来秦晖对近现代史的一个宏观构想,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是显而易见的。

如何“走出帝制,走向共和”?如何理解“三千年未有之变”何以发生?秦晖认为,迄今为止的中国历史头绪纷纭,但抓住了这一头一尾的两大变局——形成我们过去主要传统的“周秦之变”,与历时百余年我们至今仍身历其中的“晚清以来之变”,也就能真正把握中国悠久历史的脉搏,并看到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了。

作者简介

刘珺,1980年出生于陕西,2001年毕业于西安联合大学,现就职于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研究室。

---------------------------------------------------------------

秦晖,生于1953年12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1年作为中国文革后首批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兰州大学,1992年起曾任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现为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中国农民史研究会理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理事、青基会社区文化委员会委员、研究委员会委员,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特邀研究员,《方法》、《开放时代》、《中国学术》和《中国社会科学季刊》等学术刊物的编委。

目录信息

记忆·大厅
环境·旧居
博物馆里的秋天·时光漫步
重生·秦俑
乡村·岁月
年轮·植物
永恒·秦陵铜车马
年华·学者
葡萄藤下的阴凉·时光漫步
印象·始皇帝陵
回顾·附记
致谢·后记
---------------------------------------------------------------------
第一章 “演员”越来越清晰,“剧本”越来越模糊
003 辛亥革命“成功”了吗?
004 “辛亥观”的演变
007 “细节化”的辛亥叙事:什么是“政党”?
010 革命还是立宪:也许是个假问题?
014 “政治革命”还是“种族革命”
016 和平的君主立宪可能吗?不可能仅仅因为是满族皇帝?
019 辛亥研究,如今细节是越来越清楚,而背景却越来越模糊了
第二章 “改朝换代”与君主和平立宪的可能性问题
—— “封建”与帝制的比较
025 假如辛亥前是汉族王朝?
030 辛亥革命推翻了什么“王朝”?论此王朝并非彼“王朝”(dynasty)
033 “光荣的女王”是个“亡国之君”?
037 “有国王的共和国”与“半封建”帝国的宪政之路
040 辛亥中国:革命为什么成为大概率事件?
第三章 为什么人们厌恶了帝制?
047 大灾难的形成机制
049 “必然”论与“偶然”论的中国版
053 周期性浩劫与“乱世增长”
056 “鬼神明明,自思自量”:如此仇恨为哪般?
060 重新审视历史上的“制度”问题
第四章 不仁不义的帝制和亦道亦德的宪政
——辛亥之变的价值观基础
067 向往“飞天”的传统
071 从“陈荔秋中丞”谈起
075 “法道互补”:“乡愿”人格遮蔽“乡绅”意识
077 从陈兰彬想到刘锡鸿
081 “天下为公”,还是“天下为家”?
083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第五章 “宏大叙事”与“祛魅”
——辛亥革命与保路运动的若干解析
089 晚清的大势所趋
093 既往“宏大叙事”何以不受欢迎
095 “祛魅”重在已成为事实的行为,而不在追究动机
097 关于保路运动的“祛魅”
100 要害不在于是否“国有”,而在于如何“国有”
103 在国有、私有的“宏大叙事”背后
第六章 “西化”、“反西化”还是“现代化”
——太平天国、义和团与辛亥革命的比较(上)
107 “西化”与“现代化”说法的由来
109 “文化”的“西化”与“制度”的现代化
112 太平天国:中国的“西化而非现代化”大潮
115 太平天国是一场大规模的传统“民变”
119 “满汉话题”和“土地革命话题”
123 基督教神权国家:太平天国是“邪教”吗?
126 “洋兄弟”为什么翻脸:国际关系好坏并非“文化”问题
第七章 “西化”、“反西化”还是“现代化”
——太平天国、义和团与辛亥革命的比较(中)
133 中世纪式的“西化”与秦始皇式的焚书
137 另类“民变”与另类“西化”:太平天国的总体评价
139 “拳民”与“教民”的由来
144 “石头剪刀布,百姓洋人官”:义和团只是“民教冲突”的产物?
第八章 “西化”、“反西化”还是“现代化”
——太平天国、义和团与辛亥革命的比较(下)
151 关于义和团的“爱国”与“愚昧”
156 义和团“反西化”:又一次“文化”灾难
161 既不“西化”也不“反西化”的辛亥革命
第九章 辛亥革命:“成功”,“尚未成功”,还是“失败”?
——关于革命失败与革命理想是否实现的辨析
172 辛亥革命:“好事没做成”还是“坏事做成了”
176 民国历史的第一面相:兵荒马乱,民不聊生
180 民国历史的第二面相:乱世中的现代化步伐
182 中国人口模式的转变发生于民国时期
185 民国经济对印度的“赶超”
190 关于民国经济评价的两个辩论
193 工业化的畸形问题:东北与香港之别
196 逆差中的繁荣:全球化中的民国经济
200 历史的先声
第十章 民族主义的实践:中国“站起来了”的历程
207 关于民族、民生、民权的“三阶段”说
208 民国时期的外患主要来自日、俄
212 国内斗争、列强争夺与国权维护
215 评价民国时期外交的标准
219 两次正确“站队”的重大意义
224 共赴国难:抗日战争中的“正面”与“敌后”
228 抗日与摩擦:关于“积极”与“消极”的讨论
232 从五四抗争到华盛顿会议:不同往昔的“红白脸”互动
第十一章 “半殖民地”状态的终结:再谈中国“站起来了”的历程
239 “革命外交”:“修约”、“废约”和“改约”
241 恢复关税主权与司法主权
242 政治多元化与外争国权的关系
245 中东路事件:“革命外交”的最大挫折
248 “解脱百年枷锁”:对日抗战中废约的实现
附录 为什么中国对日关系会“以德招怨”?
255 “半殖民地”色彩的消除
257 中国已经跻身于“列强”?—以入越受降为例
262 中国“列强”地位的一度丧失
第十二章 抗战后中国巩固、强化国家权益的曲折历程
268 民国的遗产:南海诸岛—兼评所谓“地图开疆”说
271 中国取得边界争议地区的主动权
275 “再版巴黎和会”:雅尔塔体系造成的新国耻及纠正
277 新疆“内向”及苏联的反扑
280 20世纪60年代新疆问题的最后解决
284 总结:综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第十三章 重论“大五四”的主调,及其何以被“压倒”
——新文化运动百年祭(一)
第十四章 两次启蒙的切换与“日本式自由主义”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百年祭(二)
第十五章 从“日本式自由主义”到“俄国式社会主义”
——新文化运动百年祭(三)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随着1911年武昌城头一声枪响,中国人民走出千年“治乱循环”的帝制。 辛亥革命以后,虽有袁世凯、张勋两次尝试复辟帝制,但都以失败告终,两人也都身败名裂。革命后的民国即使再乱,帝制都无法再从垃圾堆中捡出再用。 帝制为何如此不得人心?“百代犹行”的秦法到底有多可恶? ...

评分

随着1911年武昌城头一声枪响,中国人民走出千年“治乱循环”的帝制。 辛亥革命以后,虽有袁世凯、张勋两次尝试复辟帝制,但都以失败告终,两人也都身败名裂。革命后的民国即使再乱,帝制都无法再从垃圾堆中捡出再用。 帝制为何如此不得人心?“百代犹行”的秦法到底有多可恶? ...

评分

秦晖教授对晚清至民国的历史变局的阐述和分析在许多方面都表现与官方立场的明显不同(至少有别于中学教科书立场),对历史事件的重新诠释和价值判断读来很有启发之意涵。尽管秦教授将此书分成十五章,每章有若干主题,可独立阅读,但其实各章之间相互交融,书名中的“帝制”其...  

评分

秦晖教授对晚清至民国的历史变局的阐述和分析在许多方面都表现与官方立场的明显不同(至少有别于中学教科书立场),对历史事件的重新诠释和价值判断读来很有启发之意涵。尽管秦教授将此书分成十五章,每章有若干主题,可独立阅读,但其实各章之间相互交融,书名中的“帝制”其...  

评分

随着1911年武昌城头一声枪响,中国人民走出千年“治乱循环”的帝制。 辛亥革命以后,虽有袁世凯、张勋两次尝试复辟帝制,但都以失败告终,两人也都身败名裂。革命后的民国即使再乱,帝制都无法再从垃圾堆中捡出再用。 帝制为何如此不得人心?“百代犹行”的秦法到底有多可恶? ...

用户评价

评分

(借)调整学生时代灌输的套路

评分

这本书的作者挺无辜的,哈哈

评分

走出帝制,何其远哉!

评分

K2「11」。先心疼一下帝王陵的作者……虽然叫《走出帝制》,但本书实际论述很杂,作者知识面宽广,我国历史上人口演变、英国王位传承、「周秦之变」的部分有一种令人惊讶又“原来如此”的感觉。日本式自由主义的分析更是角度新奇又入情入理。扣一星给想到哪说哪。

评分

这本书的作者挺无辜的,哈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