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还是独裁:70年前一场关于现代化的论争》主要内容简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回顾这场关于“现代代”的大讨论,不仅可以看到当年思想界对于如何实现国家统一,如何赶上世纪潮流的种种意见,还可以看到民主政治绝不是一种高不可攀的理想制度,它不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准备就可以实行,这不是一个学理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把思想付诸行动,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来判斯,中国才会在民主政治和现代化建设方面走上健康正确的道路。
智效民,1946年生于山西太原。1964年高中毕业后因“家庭出身”未能正常升学,遂下乡插队。1971年回城后在小学、中学任教,1986年调入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主要从事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研究,著有《心理的单间》(1997年长春出版社)、《胡适和他的朋友们》2004.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往事知多少》(同前)、《八位大学校长》、(2006年长江文艺出版社)、《思想操练》(与人合作,2004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其中《胡适和他的朋友们》被国家图书馆首届文津奖定为“推荐之书”,《八位大学校长》因为涉及教育改革,颇受舆论关注。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向继东的总序写得好,传统史学存在诸多弊病:对待史料常凭个人好恶,回避真问题,忽略小人物的真实生活和情感。这也就是这套“新史学”的缘起。智效民的序言也写得好,概括了这场“现代化之争”的全过程,争论的焦点主要在于“民主”和“独裁”,民主是否要以独裁为基础?民主政治需要多高的文化水平? 本书是编著,编的部分我没有读,或许留待之后再读。我现在的观点与胡适相近,不赞成有什么“开明专制”,即使骤然实行民主并不容易,但也比渴望独裁要好得多。
评分按照论争时间和论争各派编选文章,阅读以来很方便;宪法和宪政、政府和行政两个章节看似强塞进去,但着实是个很好补充;各方文章对民众都有启发,这一年的讨论很有意义。
评分钱端升认为民主制度无法调和无产阶级的崛起后带来的冲突,所以要独裁;因为民族主义的兴起将导致国家间的冲突所以要独裁提升国力。49后钱端升被他倾情呼唤的利维坦啃噬时,据说也没有口出怨恨,也算是求仁得仁了吧
评分民主框架下的独裁,是有限制的独裁,本质上还是民主,就如可控核聚变,在特殊时期带来效率,收放自如。但若独裁和专制结合起来,是绝不会衍化出民主来的,就像癌症,唯有武力革命,涅槃重生,才能有转机的可能…那几位先生胸中储藏太多儒家的治国平天下了,用儒家的、入世的、实用的思考方式去理解民主与独裁会带来什么好处,会给这个国家集体带来什么好处,可能也跟时局大势有关联,竟也有那么一批受人敬仰的先生大颂独裁的赞歌,算也能去设身处地的理解吧,也就知道胡适之毅然而然投奔宝岛而去,释然吧,这样一个现状也是其来有自的,但轮回到还不如的现实,希望目光能渺小些,看看那活生生的人吧…
评分见仁见智吧,读起来还蛮有趣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