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之际:薛仁明读<史记>》是一本探寻中国文明根底,找回中国人该有的生命气象,以及寻求中西文明差异的一本书。薛仁明是一位行者,他更看重的是人的生命状态。他讲《史记》同样是如此,他希望通过刘邦、项羽、陈平、张良等人历史细节,得以窥见个人的生命状态,又希望能阐释出秦亡、汉兴的真谛。
薛仁明着眼于整个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异同。并通过反复举证对比儒家、佛教、道家,希望找到中西方文明根本性的差异。
薛仁明:一九六八年出生于台湾。台湾大学历史系、佛光大学艺术学研究所毕业。私淑胡兰成,师从林谷芳。
曾出版的繁、简体著作,曾出版《胡兰成:天地之始》《孔子随喜》《人间随喜》《这世界,原该天清地宁》《其人如天——史记中的汉人》等。经常于两岸媒体发表文章,关心的焦点是文化之重建与生命之修行。
6一般读书人对刘邦少又好感,几乎怎么看怎么不顺眼。这多少是眼界所限。……一个读书人能读懂刘邦,这个读书人的眼界和气象肯定就不太一样。 司马迁写史记,最独特的,在于他的视角——天人之际。 11【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给人东西,他没...
评分渠魁 《天人之际:薛仁明读<史记>》是一本给人惊喜连连的书。 “天人之际”这四个字容易给人一种错觉:似乎这是余英时的写作,是正儿八经的学术书。不过了解薛仁明老师的人都知道,学术不是他的治学(解读)门路,亦不是他讲课的特点。曾经我有幸在北京辛庄师范听过薛仁明讲...
评分周成功 薛仁明老师谈天人之际,主要围绕在《史记》中的刘邦身上。为什么薛老师要花这么多篇幅谈刘邦?传统的看法认为刘邦是个毁誉参半的人物。一方面他知人善任、从善如流,成就了王业;但另一方面,他自少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好酒及色。更不用说他还有过如果烹我父,请分我一...
评分也不记得是谁说的话了,说一个学者,假如没什么能研究,就研究自己的老师吧。台湾的薛仁明,如果这样干,就可以研究胡兰成和林谷芳。但他显然更有出息,研究的是孔子和《史记》。冲着《天人之际》这个我曾思索过的好题目,买了他的书。翻开一看,首篇讲的是刘邦这个大流氓。 说...
评分6一般读书人对刘邦少又好感,几乎怎么看怎么不顺眼。这多少是眼界所限。……一个读书人能读懂刘邦,这个读书人的眼界和气象肯定就不太一样。 司马迁写史记,最独特的,在于他的视角——天人之际。 11【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给人东西,他没...
史记有闲笔,有人有天,之后的史书有人无天。备法而不用;日本唐形宋神;六堂课刘邦2项羽2张良陈平各1。张良清贵计明战略家,陈平浊贫策暗纵横家。
评分不涉学术,很好,随处点染,也可以的,只凡自有说者,究竟落在虚处,各各都打通了,哪里这么便宜;以古书评今事处好看。
评分这本书可以算是以小见大。虽然副标题是“读《史记》”,但其实只有四篇,涉及刘邦、项羽、张良、陈平四个人物,主题可以归纳为天与人的关系。当时的人相信天道(刘邦之死是“天命”,项羽之死是“天亡我也”),做人的最大智慧是用更辽阔的视野,跳到天道的高度。这个主题放大一些,可以用来分析整部《史记》;再放大些,也可以分析中国人安身立命的精神状态。中国人读史,往往想从历史中找到升官发财的路径,但薛仁明读史,参悟的确实做人处事的方法,是《史记》中的“诗情”与“修行”,是中国人的生命状态;真是活得明白啊。这本书最精彩的,我认为是辨析“天道”与“道德”,儒家以后的中国太看重道德,因此往往因道德而招致灾祸;刘邦不在乎道德,而在乎天道,知道违背则“不详”;今天是另一个极端,没有道德,也没有天道。本书缺点是废话太多。
评分不纠结。一纠结,人就窝囊。
评分被薛仁明老师灌了一剂浓浓的鸡汤:凡事莫纠结,必能成大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