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史

中國文學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清華大學齣版社
作者:林庚
出品人:
頁數:395
译者:
出版時間:2009-12
價格:2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02122982
叢書系列:林庚詩文集單行本
圖書標籤:
  • 文學史
  • 中國文學史
  • 林庚
  • 中國文學
  • 文學
  • 文學研究
  • 古典文學
  • 文學評論&理論&文學史
  • 中國文學史
  • 文學史
  • 中國古代文學
  • 中國文學
  • 經典著作
  • 文學研究
  • 曆史文學
  • 散文詩歌
  • 小說發展
  • 文化傳承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中國文學史》是林庚先生任教於廈門大學時撰寫的,1941年,前三編《啓濛時代》、《黃金時代》和《白銀時代》油印齣版。1946年,第四編《黑夜時代》撰成,1947年5月全書齣版,硃自清先生為之作序。作者既是詩人,又是學者,因而能以詩人的眼光來考察、研究中國文學史,以詩一般的語言寫就此書,使之成為二十世紀最有個性色彩的中國文學史著作之一。

著者簡介

圖書目錄

中國文學史
齣版說明
總序
硃佩弦先生序
自序
啓濛時代
第一章 濛昧的傳說
第二章 史詩時期
第三章 女性的歌唱
第四章 散文的發達
第五章 知道悲哀以後
第六章 理性的人性
第七章 文壇的夏季
第八章 苦悶的醒覺
黃金時代
第九章 不平衡的節奏
第十章 人物的追求
第十一章 原野的認識
第十二章 旅人之思的北來
第十三章 主潮的形式
第十四章 詩國高潮
第十五章 古典的先河
第十六章 修士的重現
第十七章 文藝派彆
第十八章 散文的再起
白銀時代
第十九章 口語的接近
第廿章 凝靜的刻畫
第廿一章 抒情時期
第廿二章 晚唐餘風
第廿三章 駢儷的再起
第廿四章 古典的衰歇
第廿五章 文藝清談
第廿六章 第四樂府
第廿七章 理性的玄學
黑夜時代
第廿八章 夢想的開始
第廿九章 講唱的流行
第卅章 雜劇與院本
第卅一章 舞颱重心
第卅二章 章迴故事的齣現
第卅三章 夢的結束
第卅四章 女性的演齣
第卅五章 詩文的迴溯
第卅六章 文藝曙光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静希师写过一首《新秋之歌》,很喜欢。 书还没有读完,有一个小小的计划,把书抄写下来,我实在是太景仰林先生了,没办法。 同样钦佩的还有孟二冬教授。袁行霈是孟二冬的老师,林庚又是袁行霈的老师,他们都是北大中文系的杰出人物。 新秋之歌 我多么爱那澄蓝的天, 那是浸...

評分

静希师写过一首《新秋之歌》,很喜欢。 书还没有读完,有一个小小的计划,把书抄写下来,我实在是太景仰林先生了,没办法。 同样钦佩的还有孟二冬教授。袁行霈是孟二冬的老师,林庚又是袁行霈的老师,他们都是北大中文系的杰出人物。 新秋之歌 我多么爱那澄蓝的天, 那是浸...

評分

静希师写过一首《新秋之歌》,很喜欢。 书还没有读完,有一个小小的计划,把书抄写下来,我实在是太景仰林先生了,没办法。 同样钦佩的还有孟二冬教授。袁行霈是孟二冬的老师,林庚又是袁行霈的老师,他们都是北大中文系的杰出人物。 新秋之歌 我多么爱那澄蓝的天, 那是浸...

評分

静希师写过一首《新秋之歌》,很喜欢。 书还没有读完,有一个小小的计划,把书抄写下来,我实在是太景仰林先生了,没办法。 同样钦佩的还有孟二冬教授。袁行霈是孟二冬的老师,林庚又是袁行霈的老师,他们都是北大中文系的杰出人物。 新秋之歌 我多么爱那澄蓝的天, 那是浸...

評分

静希师写过一首《新秋之歌》,很喜欢。 书还没有读完,有一个小小的计划,把书抄写下来,我实在是太景仰林先生了,没办法。 同样钦佩的还有孟二冬教授。袁行霈是孟二冬的老师,林庚又是袁行霈的老师,他们都是北大中文系的杰出人物。 新秋之歌 我多么爱那澄蓝的天, 那是浸...

用戶評價

评分

整個大趨勢是按照文學的發展源流來展開敘述的,但是在不同的時代則按照問題的不同分開論述。就如一些評論所言,作者是以文學的態度來寫史,很有可讀性的一本文學史著作。

评分

熱心於社會改造的人們,以為偉大的文藝就是有助於理想社會的文藝,但愛好文藝的人們,卻正以為那理想的社會,必然的須是接近於文藝的社會。從濛昧的傳說開始的南北之分,再到元麯衰歇以後起來的南麯——許許多多漫長黑夜裏的堅持,那些無用的日子,悲傷的日子,會過去也會迴來的日子,會得到也會失去的日子,為我們所苦苦尋覓、學習的東西——感慨係之。靜希師的文章雖不免有缺憾偏頗之處,然而能做到這個樣子,我們還能夠不感到滿足嗎?這一種文藝的高峰,竟成為仰望的頂點瞭。

评分

文學生命曆程的詩意闡述,正如先生自序中著重的“思想的形式”和“人生的情緒”,不以朝代分期而以文學的內在生命貫穿其中。有洞見但不是論述體,所以不太容易讀,究竟太過簡略瞭,木心升級版。建國前的文學史,字裏行間洋溢著還沒有被當今文學史權威規範過的生命力。上帝說,要有光。

评分

1.不適閤作為入門書看 2.對自己不懂的書要硬著頭皮讀下去 這個觀點,目前我覺得效率太低 3.看到瞭一般文學史沒有涉及到的內容

评分

181010二讀 看瞭比較文學的書單,又決定把這本書拿齣來再看看。詩人寫的文學史,讀之時時感到其中流動著的沛然詩意,自在風流。把整個中國文學史大刀闊斧分為四個階段:啓濛時代、黃金時代、白銀時代和黑夜時代。在黑夜時代即將結束又將我們引嚮那一綫曙光的境地,總要有憧憬,但那都是以後新文學史的事瞭。於是自如過渡到現當代文學。“本土文化本以返於童年為最高的憧憬,寶玉的悲哀正是本土文化的悲哀,寶玉的齣傢,正是本土文化告一段落。女性的歌唱本來是本土文化先河,女性的演齣乃因此而又恰好形成一個結束。”‖2018.9.11初讀罷 全書第一遍讀完,把每章的標題和寫在前麵的小標題連綴起來讀,整個中國文學史的風貌已然可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