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應該說是新文化史和微觀史取嚮在中國史研究上的一個實踐,理解茶館的社會、文化、政治角色,能夠幫助我們不僅從微觀角度瞭解成都,而且對認識20世紀中國城市、城市社會以及與中國政治之關係都將有所裨益。微觀曆史研究取嚮可以引導我們進入城市的內部,茶館提供瞭研究下層民眾活動的一個重要空間,在那裏我們可以仔細考察他們日常生活的細節,即使這些細節起來是多麼地微不足道。
王笛,1982年和1985年分彆獲四川大學曆史學學士和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1987年提為副教授。1999年獲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曆史學博士,現為得剋薩斯A&M大學曆史係教授,2003-2005年任旅美中國曆史學會會長,2006-2007年度為美國國傢人文中心研究員。2009年,任華東師範大學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紫江講座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近代社會史、城市史、大眾文化史。
作者依据哈贝马斯的经典公共领域理论,在后现代主义和新文化社会史的影响之下,从日常生活着眼,将视野导向移植于中国茶馆生活空间。同时又从成都入手,以迥异于西方酒吧、咖啡店和俱乐部社交模式,重点介绍成都茶馆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作者笔下,成都茶馆已非单纯的以私人生活...
評分成都鹤鸣茶馆喝茶记 文刘愚 我偏爱成都。尤爱成都茶馆。 曾经两过成都。一次假道,一次为公干,都行履匆匆,席不暇暖,根本没有时间优游于那些茶座的闲地,虽云未至可也。此番再到成...
評分王笛先生的《茶馆》与《街头文化》内在的理路是一致的,即在方法与取向上:倾向于微观史学与新文化史,侧重于对日常生活进行叙述对文化进行解读。在文章的内容上:《街头文化》的焦点在于精英和大众、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对抗,而《茶馆》则以国家与地方、国家文化与地方...
評分史料的豐沛、組織的精密和前言結語的畫麵,令人贊嘆。橫嚮物類、細節、關係對時間、事件綫索的分割,與其說揚長避短,毋寜說是微觀史纔實踐。理論分析主要集中於導言各章篇末,涉點廣泛,勞工、性彆、行會、媒體、秘密會社、地方精英諸公共空間功能角色元素一應俱全,國傢改造、空間要素的中西比較也不算太糟。但糟糕的是在鄉愁與技法之外,似乎也確實沒有彆的收獲。
评分挺好的選題,但是同一個模式可以做完曆史寫民國,寫完民國作當代,最後給大傢的印象就是提供瞭紮實的資料。梳理的部分資料圖錶挺好用的。
评分選取的側麵很好,最後落到地方文化與國傢權力也尤有說服力,作為上世紀上半葉成都社會風貌圖景來看也有趣。自著自譯,想必即將推齣的新書也是這種形式。“川省”這一非正式說法我一直以為是坊間用語,竟然在書中看到……
评分選取的側麵很好,最後落到地方文化與國傢權力也尤有說服力,作為上世紀上半葉成都社會風貌圖景來看也有趣。自著自譯,想必即將推齣的新書也是這種形式。“川省”這一非正式說法我一直以為是坊間用語,竟然在書中看到……
评分擇時重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