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的书写与解读

《左传》的书写与解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 李惠仪
出品人:
页数:300
译者:文韬
出版时间:2016-11
价格:56.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14192509
丛书系列: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图书标签:
  • 左传
  • 海外中国研究
  • 历史
  • 先秦史
  • 先秦
  • 经学
  • 古代史
  • 学术
  • 左传
  • 书写
  • 解读
  • 古代文献
  • 历史典籍
  • 春秋时期
  • 经典注释
  • 儒家思想
  • 文字学
  • 历史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左传》是中国历史与文学的重要典籍。本书通过对《左传》文本进行解读,力图去把握其中所蕴含的阐释往事的原则和模式。当古人开始有意识要探寻历史,他们会进以思考重现阐释过程的方法,会更加重视阐释历史的基础。那么,阐释的结构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又如何瓦解?对历史的理解有哪些可能, 又有哪些局限?本书回答这问题。

【名人推荐】

这一学术成果非常可观。它不仅提供了大量质量极高的英译(可与中文原文相对照),而且以精密细致的方式比较了不同的篇章,详细阐释了叙事所描述的事件。它意在分析修辞背后的目的,以及其它促使人们把《左传》视为“历史”的特质。

――戴伟生(Stephen Davidson)(美国西南大学)

通过此书的撰写,李惠仪为中国史学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一项有趣而重要的分析。她成功地论证了中国古代史官在保存过往文献的同时,不仅努力理解过去所发生的事情,更力图条理自己的经历和记忆,并为之赋予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古今中外撰写史书的人都会遇到这两个问题。因此,本书值得所有从事历史研究的专家阅读。

――王晴佳(罗文大学)

作者简介

李惠仪(Wai-Yee Li),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1987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晚明与清代文学、先秦两汉历史著作等。著有《引幻与警幻:中国文学的情爱与梦幻》、《〈左传〉的书写与解读》、《明清之际的女子与国难及其回响》。编有《清初文学中的创伤与超越》。另与杜润德、史嘉柏合作英译了《左传》。2016年,她因《帝国晚期中国文学中的女性与国难》(Women and National Trauma in Late Imperial Chinese Literature,2014)一书获得“约瑟夫·列文森图书奖”(Joseph Levenson Book Prize)。

目录信息

鸣谢
中译本凡例
引言
修辞与权力
关键词
斟酌差异
第一章 不同的教训
《左传》的异质性与文本层积
郑庄公的案例
第二章 征兆与因果
征兆与编年
细微的开端
模范
音乐
女人
阐释的叙事
第三章 征兆的解读
迹象
姿势
异象
反复无常的神灵、模棱两可的征兆
占卜
解析的梦
第四章 征兆的运用
称霸的论述
称霸的反面
第五章 解释的焦虑
预观衰世
往事的用途
解读的规则
附论:获麟与中国史学的诞生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刊于《中华读书报》2017年6月21日) 文/俞耕耘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左传》无疑聚合了多重繁复的价值意义。一方面,它位列五经,代表了经典雅正的史学品格;另一面,它又是言辞、故事的汇编,处处彰显史家对“文”(修辞)的追求。李惠仪的《<左传>的书写与解读》一书...

评分

(刊于《中华读书报》2017年6月21日) 文/俞耕耘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左传》无疑聚合了多重繁复的价值意义。一方面,它位列五经,代表了经典雅正的史学品格;另一面,它又是言辞、故事的汇编,处处彰显史家对“文”(修辞)的追求。李惠仪的《<左传>的书写与解读》一书...

评分

(刊于《中华读书报》2017年6月21日) 文/俞耕耘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左传》无疑聚合了多重繁复的价值意义。一方面,它位列五经,代表了经典雅正的史学品格;另一面,它又是言辞、故事的汇编,处处彰显史家对“文”(修辞)的追求。李惠仪的《<左传>的书写与解读》一书...

评分

(刊于《中华读书报》2017年6月21日) 文/俞耕耘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左传》无疑聚合了多重繁复的价值意义。一方面,它位列五经,代表了经典雅正的史学品格;另一面,它又是言辞、故事的汇编,处处彰显史家对“文”(修辞)的追求。李惠仪的《<左传>的书写与解读》一书...

评分

p32 左传其实是口传与书写的逐步积累。 p91 在道德训诫和历史偶然性之间的摇摆。聚集象征意义和推动叙事发展形成两个极端。 p135 对于左传中各个主题的总结和归纳是比较全面的,这与传统学术喜欢举例的模式很不相同。 p166徒劳无功的行为却能使情感变得更加强烈,更能感染读者...  

用户评价

评分

很快翻完。对中文读者来说好像没什么特别的。

评分

很欣赏导论(基本概括了全部内容)和附录。作者反对某种以道德、传统为上,将《左传》理解为a patterned past的解释,认为《左传》所体现的价值观念极为模糊,时而在新与旧、对与错、礼与力、天与人之际挣扎。我对左传很不熟悉,不能给出中肯评价,但我怀疑“焦虑”的概念是否妥帖,又如李此书所言的作者(或者authors)面对应然与偶然、实然之间的张力和缝隙作出的让步、调和,是否如她所说,仅仅是一种对于历史的让步、体会和理解,从这种与“经”若即若离的层面构成了“中国史学的诞生”,但我往往怀疑,李所谈的某些对于变革的渴望、对传统的否定、对霸业的追求等等,会不会在更深刻的层面上,仍然从属于对“礼”的追求?

评分

有一些角度比较有意思,但欠深度和组织。左传的解读可能只有完全的理性或感性才能写得出彩,中间路线总归隔靴搔痒。

评分

主要对《左传》中的“征兆”进行研究,角度很独特。 “郑伯克段于鄢”应该是《左传》一书中最精彩也最耐人寻味的片段了。

评分

也算是名作了。我一直怀疑,除了经学的那套之外,另外从《左传》中寻找某种“叙述原则”是否可能。其实作者自己也感到非常纠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