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笛,1982年和1985年分别获四川大学历史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7年提为副教授。1999年获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得克萨斯A&M大学历史系教授,2003-2005年任旅美中国历史学会会长,2006-2007年度为美国国家人文中心研究员。2009年,任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紫江讲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社会史、城市史、大众文化史。
本书应该说是新文化史和微观史取向在中国史研究上的一个实践,理解茶馆的社会、文化、政治角色,能够帮助我们不仅从微观角度了解成都,而且对认识20世纪中国城市、城市社会以及与中国政治之关系都将有所裨益。微观历史研究取向可以引导我们进入城市的内部,茶馆提供了研究下层民众活动的一个重要空间,在那里我们可以仔细考察他们日常生活的细节,即使这些细节起来是多么地微不足道。
偶尔浏览网页发现一个有趣的名词:景观失忆,意思是处在环境变化之中的人往往会忘记原来环境的样子。当一些我们曾经天天路过熟若无睹的地方渐渐发生变化,我们是感觉不到的,聪明如我们每天都被「渐」所欺骗,只要不是古迹和建筑突然消失,便会很快忘掉从前古色古香、草木郁郁...
评分言说也有面具,脱掉面具的言说,更加自在。 王笛先生在四川博物院作讲座时,用的是家乡成都话。而在上海华东师大做思勉讲座时,他用的普通话,当然是那种“焦盐”的,他很不习惯,甚至于有些阻碍思想的表达,甚至于没有他在海外用英语开讲座那样的流畅与严密。 这是肯定的,因...
评分偶尔浏览网页发现一个有趣的名词:景观失忆,意思是处在环境变化之中的人往往会忘记原来环境的样子。当一些我们曾经天天路过熟若无睹的地方渐渐发生变化,我们是感觉不到的,聪明如我们每天都被「渐」所欺骗,只要不是古迹和建筑突然消失,便会很快忘掉从前古色古香、草木郁郁...
评分2017.6.1 田野课讲读《茶馆》,xyx讲,我评议,李老师让我尽量讲的长些,和大家互动,就当讲课练兵了。 一、时间点选择 1900年-1950年。 1950年很好理解,1949年12月27日成都解放,p378尾声:最后一天成都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文教接管委员会成立,这个组织立即对茶馆产生直接影响...
评分和欧洲城市相比,传统中国城市常常被认为缺乏公共空间:不但没有广场、教堂、体育场等供不同人群聚集以交流意见的公共场所,而且也没有一个活跃、自治的市民社会。随着城市史研究的深入,现在越来越的例证表明,虽然中国城市有其不同于西方的特点,但同样存在一个生命力顽强的...
如显微镜般非虚构了旧成都的茶馆生态,类似的场景就是十多年前的网吧空间了,围绕着网瘾与网吧,国家叙事也是横冲直撞,直到如今官方媒体对王者荣耀的大肆讨伐。所谓公共空间在中国就是个可笑的概念,从三皇五帝始,空间都已经掌握在强权手里,诸众在专制之下只有苟延残喘,没有交往理性。
评分记得我明明标记过的。。看了几章,还不错。
评分择时重读?
评分brilliant
评分这本书是旅美华人学者王笛先生关于20世纪上半叶成都茶馆变迁史的研究著作,从形式上看是一册学院派的作品,符合学术规范,引用的材料都注明出处。内容是将茶馆作为成都市民生活最重要的公共空间加以考量,在丰富详尽的档案、媒体报道和文学作品的基础上,为我们勾勒出茶馆万象背后的成都这座城市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变迁。书中引用了作家李劼人的小说描写和黄裳等人的散文作品,材料很详细,历史细节非常丰富,但按西方哈贝马斯公共空间理论模式阐释还是比较牵强,这东西方的茶馆和咖啡馆差别其实还是挺大的,要写出其中的不同还需要深挖。总的来说全书瑕不掩瑜,生动的文笔和精彩的讲述使得本书仍然非常值得阅读。这书我是看了作家蒋蓝的推荐找来读的,总的来说没有让人失望,对成都的茶馆文化有了更多了解,相信西南那边的人看了应该会更有深刻体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