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里记录的是作者2005—2009年左右(尤其是2006—2007年)生活里的点点滴滴。在这本书里,被“审视”的东西杂七杂八,有街上的疯老头,有同宿舍的室友,有爱情、电影和书,大到制度,小到老鼠。由于我写这些东西的时候,出发点并不是写一本书,所以不同文章往往风格迥异,长短不一,质量不均,随着社会形势、荷尔蒙周期以及我逃避生活的力度而起伏。
Drunk Piano,生于1975年12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博士,现执教于剑桥大学。小说、随笔、政治评论散见于《芙蓉》、《希望》、《南风窗》、《外滩画刊》。曾以DrunkPiano网名在某海外网站,连载其主要小说作品。
刘瑜在书里说:我相信是一个人感受的丰富性,而不是发生在他生活中的事件的密度,决定他生活的质地;是一个人的眼睛,而不是他眼前的景色,决定他生活的色彩。 我在想,其实有的时候,密度决定了感受的丰富程度。 当事件以n天/件的频率发生的时候,你才可以一边品尝咖啡一边...
评分万圣书园二楼一进门的侧面,挨着楼梯口,基本上摆的都是人文社科类。在看过了《读库》和《我呸》后,看到了这本书。 开始并没有想买,只是想着一个人在外地工作,平常除了健身、看书、漫无目的地漫步在成都街头,没有其他事情可做。不过,可做酝酿睡觉之书。 ...
评分我暑假的时候读《送你一颗子弹》,几乎是一气呵成。让人拿到手里就不忍放下。刘瑜的或尖酸或自嘲、或客观或理性,说的道理虽多且杂,但却句句鞭辟入里深入人心。反正我是听进去了。 全书我最喜欢的章节是“论爱情之不可能”,当时在看的时候就一心想快点到这个章节。而暑假...
评分我也算一个搞社会研究的学生,周围的同学也都是社科的背景 我发现自己周围的社交网络所呈现的状态与这本书如出一辙。 碎碎叨叨自以为是的小聪明和讽刺是幽默感么? 能随意扯到到历史史实和名人名著是联想力丰富么? 经常有一些闲得无聊的奇思怪想就觉得自己脱离俗人了的范畴?...
评分这是一本性价比非常低的书。 我严重怀疑是无良书商利益诱惑的结果。 首先声明,我非常喜欢刘瑜,《民主的细节》给我的惊喜非常大。 也正是由于《民主的细节》给我的启发,我对《子弹》有很高的期望,然而,真是印证了那句话: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买回来两天我差不多看完了。...
这是一本挺私人的书。子弹没有我想象的威力大,反而是书中透露孤独的影子和小偏执让我感到血肉的温暖。
评分如果不是看了很多书,如果不是经历了很多事情,是无法了解到书中的狡诈,或许会带着她所说的一厢情愿与自以为是,超级自恋的苟且活着吧。人会伤害你,所以要多认识人;对于书,更是这样。
评分这本书解答了我许多的疑问,即使是那些无法解答的,至少也让我知道我的那些焦虑、恐惧以及自我分析的漩涡并不是孤独的。
评分最大的感觉是这本书的编辑杂乱无章,使得那五个章别的分类失去了意义,就如同一本摄影集,经过内容编辑与画面排版的,与只是弄一沓装订成本的在观感与阅读上是有极大区别的,而这本书在编辑上相当欠缺诚意,杂得零零碎碎。其次是,刘瑜很喜欢提出一个个观点与看法,但她抖出了太多名词想要支撑一个观点,却没一个能讨论得透彻,所以那些讨论就只是一个个名词的集中,此处显得观点很狭隘,总结得也很马虎。或者正如后记所说的,这是她的私人博物馆,正因为这本书于她的私人感情太重,所以忽略了观者的感受。在我看来,这本书大部分内容欠缺营养,要是大量删减三分二内容,剩下的三分之一就会是很好读的一本。
评分共鸣之处多到难以概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