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收录了刘小枫的8篇随笔。
作为一个学者,刘小枫的每一部著作似乎总能在学界引起重大反响。刘小枫在这本书中用清新流畅的文笔解读了一批现代作家的经典之作,并通过复叙事使一个个沉淀在我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伦理问题真正成了问题。毕希纳、昆德拉、卡夫卡、基斯洛夫斯基这些卓越的叙事思想家的叙事在刘小枫的喃喃复叙事中重新又鲜活了起来,呈现着它们敞开着的意义。
刘小枫简介:男,1956年4月生,重庆人。1978年入四川外语学院,获文学士学位;1982年入北京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1989年入瑞士巴塞尔大学,获神学博士学位。1993年起,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比较文化研究所兼任教授。现任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比较宗教研究所所长,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名誉研究员、北京大学哲学系兼任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兼任教授(兼任博导)。主要学术著作有《诗化哲学》、《拯救与逍遥》、《走向十字架的真》、《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个体信仰与文化理论》、《沉重的肉身》、《刺猬的温顺》、《圣灵降临的叙事》。主要学术领域为中西方古典思想、基督教思想史、德国近现代思想史;目前主要研究和教学方向为:古希腊思想史、中西方古典诗学、古希腊语文学、古典拉丁语文学、德国近现代思想、宗教-政治哲学。目前担任外国哲学、宗教学及西方哲学博士点博士生导师,美学硕士点硕士生导师。
这是一本Linda和朱老师都推荐的一本书。我手头的这个版本是第六版,相对前面的版本更加厚重。一开始疑心是不多增加了很多内容,后来才看到在书的开始作者作了声明: 此次再版,除更换版式、订正了个别词句外,全书一仍其旧。... 时间是2003年10月。 作者是大名...
评分一本當代非理論的哲學書被國內五六個出版社出版,銷量看來可不是蓋的。 我所看到的華夏出版社的第六版。 之所以看,是因為兩個不同課程上,兩個老師的一致推薦。 今天早上闔上書,一個想法躍然而出:做一個思想者,而不是一個異端。 這是一本講現代倫理的書。 他認為倫理分為...
评分中山大学哲学教授刘小枫的著作,先谈到了法国天才毕希纳在22岁时莫名其妙的发烧死去。 毕希纳死去,是因为他发现了一个秘密:倡导人民伦理的罗伯斯庇尔和倡导自由伦理的丹东,一个疯了,一个甘愿被送上断头台,看起来他们是捍卫了截然对立的东西,但其实是同一个东西。...
评分上周末,一个很久没见的大学同学A到广州来出差,我跑去酒店见他。他打了电话给另一个朋友B,在等B来酒店的这段时间内,我觉得我们应该找点话题聊--两个好久没见面的朋友在一起光是做怀念状回忆美好往事是一件叫人十分尴尬的事。于是,我跟他说了我最近做的梦。 ...
评分这是一本Linda和朱老师都推荐的一本书。我手头的这个版本是第六版,相对前面的版本更加厚重。一开始疑心是不多增加了很多内容,后来才看到在书的开始作者作了声明: 此次再版,除更换版式、订正了个别词句外,全书一仍其旧。... 时间是2003年10月。 作者是大名...
把这本书当作文艺书来读是天大的误解。这本书里刘小枫所要真正处理的是从人民伦理转向自由伦理之后,人在现代社会中的伦理问题。什么叫沉重的肉身?我们知道,基督教认为人的灵是轻盈而向上的,人的肉体则有欲望,是把人的灵魂往下拉的,因此人的灵魂正是被肉体所玷污的。而沉重的肉身的深层含义就是指那个轻盈的灵魂已经不复存在,也即神义论被人义论所取代。现代人所能够拥有、所能直接感受的就是自己的身体,后现代之所以如此关注身体问题,也与此有关。也正是如此,现代人的欲爱已经不同于古典的情爱。人们的感情已经从家庭、政治与传统中解放出
评分难以言喻的好,爱的碎片的惊鸿一瞥,仅仅持续五分钟的亲吻,还有秋天道路上的那缕阳光。
评分土鳖装逼学入门
评分洛裡啰嗦、七扭八拐的句子讓人反胃,喜歡牽強附會,把仅在时间顺序上前后发生的事情,造出其中的因果关系,盛名難副啊
评分非常精彩。刘小枫对读者是尊重的,不会傲慢地预设读者应知的信息,而是耐心而有感染力地叙述故事。我甚至怀疑,他叙述的精彩程度(尽管短小)不会亚于原作。所有的篇章都在思考同一个问题:个人的伦理问题,是伦理哲学对政治哲学的反叛——生活在任何制度下都不可逃离的伦理问题。关于爱,关于情欲,关于道德,关于今早要不要起床。然而,伦理要被推向第一性的位置吗?在昆德拉所厌恶的(政治)“媚俗”之中,有没有真实的人的性情?在世俗化地解释了《牛虻》中各个人的动机之后,“理想”与宗教情怀是否丝毫不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