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比歇夫的治学,博大精深,既是一个狭隘领域的专家,又是个杂家。他的知识面究竟有多广,是很难测度的。
我不打算通俗地阐述他的思想或衡量他的贡献。我感兴趣的是另一个问题:他,我们同时代的人,一生干了那么多事,产生了那么多思想,这是用什么方法达到的?最后几十年(他是 82 岁时死的),他的工作精力和思维效率有增无减。 关键不是在数量上, 而在他是怎么样,用什么方法做到的。柳比歇夫对我最有吸引力的精粹、核心正是这个方法。他的工作方法是一个创举,不问他其余的工作和研究如何,这种工作方法是独立存在的。
从表面上看, 这是纯技术性的工作方法, 一点也不起眼。它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但几十年来它取得了精神上的力量。 它成为柳比歇夫生活的骨架。不仅保证了最高的效率,并且保证了最旺盛的生命力。
格拉宁,俄罗斯著名作家,一生著作等身。
2012年获俄罗斯“巨著奖”——俄罗斯最重大的文学奖,其奖金额度仅次于诺贝尔文学奖。
读完《奇特的一生》,还是有些遗憾。 因为很早前就听过这个故事,所以让我印象深刻的倒不是故事本身,而是其中的一句话:了解一个人,就是要看他的矛盾之处。 很是犀利。就像作者所说,任何一个人的存在都不是为了服务某种理念或者你心中的某个信条,因为一个人是复杂多元的。...
评分 评分每次重读格拉宁《奇特的一生》,我都从心底里发出由衷的敬佩同时总会带有苍白的无力感,生命的长度不取决我,却可以掌握活在每一分钟的利用价值,以往的确忽略了时间可以被挖掘的潜力,从个人来讲就是实现自我的本能超越。当人生遵循的宗旨和目标已被设定妥当,不成其为继续讨...
对我影响最大的书籍之一。在其“时间管理法”的启发之下,制定读书计划,践行多年,受益终生。
评分人怎么和时间相处,或者说怎么处在时间里面
评分膜拜分类整理癖鼻祖
评分生命那么短,剧本那么长。
评分柳比歇夫,把时间管理推至极致的人。光是那一份坚持写日记和作规划已是难能可贵。作者也在反思,将规划管理浪费的时间远不及碌碌无为耗费的时间,将时间切块化处理,擅于使用边角料,哪来的天才,不过是别人早已写好剧本,照着演出来就可以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