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比歇夫的治学,博大精深,既是一个狭隘领域的专家,又是个杂家。他的知识面究竟有多广,是很难测度的。
我不打算通俗地阐述他的思想或衡量他的贡献。我感兴趣的是另一个问题:他,我们同时代的人,一生干了那么多事,产生了那么多思想,这是用什么方法达到的?最后几十年(他是 82 岁时死的),他的工作精力和思维效率有增无减。 关键不是在数量上, 而在他是怎么样,用什么方法做到的。柳比歇夫对我最有吸引力的精粹、核心正是这个方法。他的工作方法是一个创举,不问他其余的工作和研究如何,这种工作方法是独立存在的。
从表面上看, 这是纯技术性的工作方法, 一点也不起眼。它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但几十年来它取得了精神上的力量。 它成为柳比歇夫生活的骨架。不仅保证了最高的效率,并且保证了最旺盛的生命力。
格拉宁,俄罗斯著名作家,一生著作等身。
2012年获俄罗斯“巨著奖”——俄罗斯最重大的文学奖,其奖金额度仅次于诺贝尔文学奖。
柳比歇夫不愧为NB写夫!从26岁记录时间日记到82岁去世,整整56年不间断,确实了得。他的时间记录法,一是通过记录做到了对时间的可视化,二是对笔记常做回顾使人能逐渐澄清自己的目标愿景,而清晰的目标愿景会让人更有毅力做好时间记录并调整自己的时间消费行为,而这种调整又...
评分生命急速流逝,时间无影无踪地消失。曾经一度我也在想过,生活的意义是什么。这本书,以及柳比歇夫对人生和时间的态度,似乎是可以解答一部分问题。(关于柳比歇夫的历程,可以看jack的书评,里面描写的很清晰。) 整理以下几个点,留做记录: 1、现代时间越来越少,虽然各种...
评分柳比歇夫不愧为NB写夫!从26岁记录时间日记到82岁去世,整整56年不间断,确实了得。他的时间记录法,一是通过记录做到了对时间的可视化,二是对笔记常做回顾使人能逐渐澄清自己的目标愿景,而清晰的目标愿景会让人更有毅力做好时间记录并调整自己的时间消费行为,而这种调整又...
评分 评分记得第一次读《奇特的一生》这本书的时,我没抱有任何目的,只觉得读起来津津有味、印象深刻。而在两年之后突然想起了这本书,是因为近日的生活使我感到巨大的压力,心中随之爆发出了两个大大的困惑。 第一,为什么我的时间总是不够用,仿佛一个不小心时间就失踪了?——...
124. 閱讀成本[ 次數: 3次; 用時: 15-17小時; 筆記: 1小時; 天數: 2-3天; 速度: 慢讀] (一部份記錄丟失, 估值)
评分借助作者之文字让我看到了一位可敬可爱有血有肉的学者形象,很受触动,书中关于主角道德品质的描述令人印象深刻。
评分把干巴巴的时间管理法写成鲜活的小说,只有像这样那个方法才能打动人心。计划、组织和统计时间,这能给某些人带来愉快感,这种愉快感就是做这些事情的意义。
评分真实的时间管理狂人传记
评分2009年度对我影响最大的书籍(截止10月底),时间统计法是优化生活工作习惯的科学之路,向柳比歇夫同志学习! 第三次读,2010.03.06。。。。 每年在总结和计划时重温一下这本小书都很受用。2011.02.12。又到了重温的时候,虽然最近不算闲,但还是有必要抽时间过一遍。9号10号两天的晚上又过了一遍,还是很有收获!2012.04.10;20180123,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