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比歇夫的治学,博大精深,既是一个狭隘领域的专家,又是个杂家。他的知识面究竟有多广,是很难测度的。
我不打算通俗地阐述他的思想或衡量他的贡献。我感兴趣的是另一个问题:他,我们同时代的人,一生干了那么多事,产生了那么多思想,这是用什么方法达到的?最后几十年(他是 82 岁时死的),他的工作精力和思维效率有增无减。 关键不是在数量上, 而在他是怎么样,用什么方法做到的。柳比歇夫对我最有吸引力的精粹、核心正是这个方法。他的工作方法是一个创举,不问他其余的工作和研究如何,这种工作方法是独立存在的。
从表面上看, 这是纯技术性的工作方法, 一点也不起眼。它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但几十年来它取得了精神上的力量。 它成为柳比歇夫生活的骨架。不仅保证了最高的效率,并且保证了最旺盛的生命力。
记不清是谁向我推荐这本书了,但我不止一次听到剑提到柳比歇夫。柳比歇夫是什么人?从第一页我就被深深的吸引了,忍不住读下去。这本书有两个方面强烈震撼着我:1.时间管理以及时间管理背后对自我的认知和约束;2.一名科学家最淳朴,但最炽热的对真理的毕生追求。因而我将书评...
评分最近读了两个人的日记,一个是鲁迅的,一个是这本<奇特的一生>中摘录的柳比歇夫所写的日记(摘录附后)。两个人都是名人大家,因此我很对他们平常都做些什么和怎样记日记有兴趣。仔细分析的话,他们两个人虽然一中一洋一文一理,但日记却有几分相似之处。 其一是枯燥乏...
评分最近读了两个人的日记,一个是鲁迅的,一个是这本<奇特的一生>中摘录的柳比歇夫所写的日记(摘录附后)。两个人都是名人大家,因此我很对他们平常都做些什么和怎样记日记有兴趣。仔细分析的话,他们两个人虽然一中一洋一文一理,但日记却有几分相似之处。 其一是枯燥乏...
评分柳比歇夫不愧为NB写夫!从26岁记录时间日记到82岁去世,整整56年不间断,确实了得。他的时间记录法,一是通过记录做到了对时间的可视化,二是对笔记常做回顾使人能逐渐澄清自己的目标愿景,而清晰的目标愿景会让人更有毅力做好时间记录并调整自己的时间消费行为,而这种调整又...
评分在《把时间当做朋友》中看到的,于是找来看了。传记主人公是个成功的科学家,一生涉猎广泛、成果丰硕。他从年轻时起用一种独特的时间—事件记录法记录自己生活中的所有活动,其中既有看书、做研究、写作、教学,也有看报纸、写信、看戏、散步等等,旁边还写上每件事用去的时间...
柳比歇夫,把时间管理推至极致的人。光是那一份坚持写日记和作规划已是难能可贵。作者也在反思,将规划管理浪费的时间远不及碌碌无为耗费的时间,将时间切块化处理,擅于使用边角料,哪来的天才,不过是别人早已写好剧本,照着演出来就可以了
评分1h30min,粗扫。在我看来,柳比歇夫是一个近乎冷酷的学术大叔。学习这种精确管理时间的方法:分类、预算、总结。
评分借助作者之文字让我看到了一位可敬可爱有血有肉的学者形象,很受触动,书中关于主角道德品质的描述令人印象深刻。
评分我操
评分生命那么短,剧本那么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