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出版自由

论出版自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作者:[英] 约翰·弥尔顿
出品人:
页数:63
译者:吴之椿
出版时间:2008-12
价格:6.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0064415
丛书系列: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珍藏本)
图书标签:
  • 弥尔顿
  • 论出版自由
  • 自由主义
  • 言论自由
  • 政治学
  • 传播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 英国
  • 出版自由
  • 言论自由
  • 新闻自由
  • 思想自由
  • 媒体权利
  • 政治自由
  • 公民权利
  • 法治社会
  • 信息传播
  • 公共空间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论出版自由》是密尔顿在1644年向英国国会提出的一篇演说词。1644年是英国资产阶级向斯图亚特王朝作斗争取得初步胜利的时期,革命内部的资产阶级上层分子长老派害怕革命继续深入,他们竭力控制人民的宗教信仰和政治思想,力图与王党妥协。密尔顿为了争取人民言论出版自由,写了这篇政论,向国会提出呼吁,并在演词中对长老派提出了警告。

作者简介

约翰·弥尔顿 John Milton (1608-1674 ), 英国诗人、政论家。1608年12月9曰出生于伦敦一个富裕的清教徒家庭。父亲爱好文学,受其影响,弥尔顿从小喜爱读书,尤其喜爱文学。1625年16岁时入剑桥大学,并开始写诗,1632年取得硕士学位。因目睹当时国教曰趋反动,他放弃了当教会牧师的念头,闭门攻读文学6年,一心想写出能传世的伟大诗篇。

1638年弥尔顿为增长见闻到当时欧洲文化中心意大利旅行,拜会了当地的文人志士,其中有被天主教会囚禁的伽利略。弥尔顿深为伽利略在逆境中坚持真理的精神所感动。翌年听说英国革命即将爆发,便中止旅行,仓促回国,投身革命运动。

1641年,弥尔顿站在革命的清教徒一边,开始参加宗教论战,反对封建王朝的支柱国教。他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发表了5本有关宗教自由的小册子1644年为争取言论自由而写了《论出版自由》。 1649年,革命阵营中的独立派将国王推上断头台,成立共和国。弥尔顿为提高革命人民的信心和巩固革命政权,发表《论国王与官吏的职权》等文,并参加了革命=工作,担任拉丁文秘书职务。1652年因劳累过度,双目失明。 1660年,王朝复辟,弥尔顿被捕入狱,不久又被释放。从此他专心写诗,为实现伟大的文学抱负而艰苦努力,在亲友的协助下,共写出3首长诗:《失乐园》(1667),《复乐园》(1671)和《力士参孙》(1671)。1674年11月8曰卒于伦敦。

目录信息

读后感

评分

四万字的演讲,充满巴洛克式的繁复变形,雄辩滔滔,有时候甚至让人感到啰嗦。当然,令人稍感厌烦的一个原因是作者所讲的道理,在今天已成常识——虽然未必都成为现实。   360多年过去了,真是步履蹒跚啊。   此文成于1644年。那一年的中国,发生了一些什么呢?下面摘的是...  

评分

从这本书以及其他类似图书的出版过程,我琢磨出了一些和书本身关系不大的东西来——民间书商的危险处境。 都说书商是当今出版界最活跃的份子,他们能够以市场为导向作选题,能够根据读者喜好进行炒作推广,能够丰富大众阅读市场。书商本来没有褒贬之分,我们得承认他们在繁荣...  

评分

编者按: 弥尔顿何许人也?盖剑桥高材,伟大诗人也矣。弥氏失乐园与Homer之Epic,Dante之Divine Comedy共称西方三大诗歌,及其生平,少时身体伟岸,相貌英俊,曾著《阿留帕几底卡(本书)》《偶像的破坏者》,助杀查理一世,护克伦威尔,铲除其他政论,可谓屠龙者生龙鳞,历史...  

评分

从这本书以及其他类似图书的出版过程,我琢磨出了一些和书本身关系不大的东西来——民间书商的危险处境。 都说书商是当今出版界最活跃的份子,他们能够以市场为导向作选题,能够根据读者喜好进行炒作推广,能够丰富大众阅读市场。书商本来没有褒贬之分,我们得承认他们在繁荣...  

评分

长期以来,国内新闻传播学术界对于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 1608-1674)和他的《阿留帕几底卡》(Areopagitica, 1644)抱有一种定见,这种定见可以概括为“弥尔顿影响”。包括如下几个层次:1. 《阿留帕几底卡》是新闻传播思想史上的开山之作,开启了表达自由传统。2. 弥...  

用户评价

评分

发现读书真的要联系作者当时所处社会背景,完全不一样。。。

评分

专业相关,长句看起来很费力

评分

滔滔雄辯,排山倒海而來,不給對手留一絲辯駁的餘地。

评分

状态不好,没记住几个字,米尔顿是个特别纠结的人吧

评分

本书并非学术论文,主要目的是向英国议会请愿废除当时的出版审查制度,因此完全是从作者的清教徒立场出发,援引古典时期的例子,指责该出版审查制度是天主教罗马教廷的遗毒,指出审查制度并不能帮助(上帝的)真理得胜。弥尔顿一方面以雅典罗马为榜样,一方面以圣经教导为权威,他的论证方式其实很难说全面正确。另外,他所主张的出版自由与后世去基督教化的言论出版自由,恐怕也是相去甚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