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诗画中的政治隐情

宋代诗画中的政治隐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华书局
作者:[美] 姜斐德
出品人:
页数:261
译者:
出版时间:2009-10
价格:58.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1064650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海外中国研究
  • 艺术史
  • 艺术
  • 姜斐德
  • 美术史
  • 历史
  • 宋史
  • 中国
  • 宋代文学
  • 诗画艺术
  • 政治隐喻
  • 历史解读
  • 文人政治
  • 文化批判
  • 图像叙事
  • 宋代文化
  • 诗词研究
  • 艺术政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在整个中华帝国的历史中,学者型官员总是肩负着批判政府政策和举措的责任,即使这种批判会遭到震怒的皇帝或那些政府首脑的处罚时也不例外。处罚的形式从贬官直到处死,甚至连他们的亲属也会受到牵连。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官员采取了主动删改自己的文章或者保持沉默的办法。而另外一些官员则将他们的想法寄托于诗歌。在11世纪,中华帝国正值宋朝,一些学者转而利用绘画这一文雅而又隐晦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政治的异议。

通过考察文学的象征含义、绘画的标题、同时代的题词以及历史背景,姜斐德教授指出某些画作传达出强烈的政治意见。这种寓意,在一些画作中表现得相对清晰,而在另一些画作中则被特意隐藏,只有那些具有广博学识,特别是了解诗歌以及其传达不同政见和批判意见的模式的人,才能够对这些作品进行解读。除了在画作中附题诗歌外,一些学者在构造他们画作的时候还仿效了诗歌创作的惯例,这就更加强化了文本图像的联系。

姜斐德教授认为,表面上无关世务的画作中所隐含的寓意是士大夫阶层越来越重视绘画的一个重要因素。绘画的关联体系作为一项功能,使得学者可以在避免打击的情况下表达他们的异议,而这正为艺术的活力和长久发展作出了贡献。

作者简介

姜斐德(Alfreda、Murck),在香港新亚书院留学期间开始领略中国绘画的奥妙。后于普林斯顿大学获得中国艺术与考古学博士学位,主攻中国绘画史。曾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任亚洲部业务主管十二年6其著述有《宋代的诗与画——持异议的微妙艺术》(哈佛大学出版社2000年)。从1991年她与丈夫盂克文(ChrisMurck)在台北居住六年,1997年起在北京居住至今。先后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和巾央美术学院人文研究所任主讲教师。现任故宫博物院资料信息中心顾问、古代书画研究巾心研究员。

另外,还著有《画可以怨否?潇湘八景与北宋谪迁诗画》,台湾大学:美术史研究,四期(1997);《苏轼用杜甫韵字题王晋卿(烟江叠嶂图)》,中国第十届苏轼研讨会论文集.济南:齐鲁书社,1999;《以蒿苣、白菜和野草为画一一杜甫菜园的隐喻》《清华美术》,2005-12(中译Archivesof Asian Arf,48,1995);《盛世华章》中的《无声的对应:中国士大夫的绘画与书法》,《对清朝征服的反应:吴宏与孔尚任》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8。

目录信息

中文版序言
自序
第一章 千年潇湘怨
(一)舜与湘妃
(二)屈原
(三)宋玉
(四)贾谊
(五)王逸
(六)庾信
(七)沈俭期
(八)张说
(九)李白
(十)杜甫
(十一)韩愈
(十二)柳宗元
第二章 神宗之变局
(一)文官政治
(二)神宗变法
(三)贺庆之图
(四)诫君之图
(五)宋迪之案
(六)滴居洛阳
(七)乌台诗案
第三章 诗与画相融
(一)杜甫成圣
(二)诗之隐语
(三)宋迪画诗:潇湘八景
(四)以题为诗:潇湘八题
第四章 贬谪与归返
(一)放逐:平沙雁落
(二)遇赦:远浦归帆
(三)登临:山市睛岚
第五章 忧思寄山水
(一)江天暮雪
(二)洞庭秋月
(三)潇湘夜雨
(四)烟寺晚钟
(五)渔村落照
(六)木叶下
(七)平远山水
第六章 烟江叠嶂图
(一)苏诗之隐语
(二)王诜之次韵
(三)苏轼之醉笔
(四)王诜之答赠
(五)《烟江叠嶂图》
(六)四诗之手稿
第七章 山谷之幽怨
(一)仕途
(二)松风
(三)山谷之书法
(四)僧仲仁之墨梅
第八章 “宣和”:画中
(一)徽宗即位
(二)“宣和”之画
(三)“升平”时代
(四)郭思与韩拙
第九章 王洪绘八景
第十章 旧曲衍新声
结语
参考书(中文)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看完全书,深感作者对中国诗词绘画文化功底之深,全书旁征博引,对与潇湘文化相关的人物典故娓娓道来,并将诗词、绘画与时代大背景结合起来分析,摆脱了单纯分析艺术风格的艺术史。 但作者在将诗词绘画与时代政治结合起来的同时,也有些走入索隐派的迷途,为了证明...  

评分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李贺 南园十三首·其五 开篇不知怎的,想起了这首诗。在长安初建,执政太极宫中的太宗曾有名言,“天下英雄,入吾毂中矣。”而凌烟阁就在太极宫中矣,视其方位,在太极宫最北部甘露门内,甘露殿东,功臣...

评分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李贺 南园十三首·其五 开篇不知怎的,想起了这首诗。在长安初建,执政太极宫中的太宗曾有名言,“天下英雄,入吾毂中矣。”而凌烟阁就在太极宫中矣,视其方位,在太极宫最北部甘露门内,甘露殿东,功臣...

评分

近年来,随着书画业的勃兴,有关书画鉴赏与研究的书籍越来越多。人们试图通过对不同书画作品的研究和赏析,而获得一种崭新的审美范畴,以期有更多的人热衷于此项事业。 在这些芜杂的作品中,姜斐德女士《宋代诗画的政治隐情》一书,无疑是别出蹊径的。它不是单纯一本研...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是一份不错的作业。作者对中国古代诗歌以及绘画的理解过于简单化(导致阐释的形式颇为复杂),这很像我们在初高中做诗词理解习题时标准答案给出的那样,作者一定怀才不遇,一定心怀愤懑,某词某字用得极好表现了难以言说的忧郁之情……汉学家犯了同样的错误,就是先入为主的预设了诗画跟政治的关系,然后洋洋洒洒找些材料堆砌,挑几个典型的例子便要推此及彼归纳出某种“普遍现象”。所谓的历史情景还原,都被某一理论占据了抢眼的底色,附会也好,索引也罢,都只是为了故事新鲜,“为赋新词强说愁”了。

评分

独特的研究角度。

评分

姜斐德引用了玉涧的配画诗“四面平湖月满山,一阿螺髻镜中看。岳阳楼上听长笛,诉尽崎岖行路难。”姜斐德解释“一阿螺髻”“指的是释迦牟尼”,,刘禹锡有“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这样的诗句,再说佛祖的螺髻头型也是一坨一坨的,一螺髻不成了秃子了么

评分

多数图片看不清楚

评分

姜斐德引用了玉涧的配画诗“四面平湖月满山,一阿螺髻镜中看。岳阳楼上听长笛,诉尽崎岖行路难。”姜斐德解释“一阿螺髻”“指的是释迦牟尼”,,刘禹锡有“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这样的诗句,再说佛祖的螺髻头型也是一坨一坨的,一螺髻不成了秃子了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