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觀念史稿(捲二):中世紀(至阿奎那)

政治觀念史稿(捲二):中世紀(至阿奎那)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社
作者:沃格林 Eric Voegelin
出品人:
頁數:308
译者:葉穎
出版時間:2009-09
價格:29.80
裝幀:平裝32
isbn號碼:9787561766842
叢書系列:西方傳統:經典與解釋
圖書標籤:
  • 政治哲學
  • 沃格林
  • 思想史
  • 中世紀
  • 曆史
  • 政治
  • 經典與解釋
  • 哲學
  • 政治思想
  • 中世紀
  • 基督教
  • 神學
  • 阿奎那
  • 哲學史
  • 西方思想
  • 宗教政治
  • 經院哲學
  • 曆史文獻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Eric Voegelin是當代最有原創性和影響力的哲學傢。在書中他對政治思想史上的重要問題作瞭梳理,並分析瞭傳統思想的崩裂,以及從中産生新秩序的可能性。

著者簡介

齣生在德國古城科隆的沃格林(1901-1984),上小學時隨傢遷居奧地利,長大後就讀維也納大學。雖然攻讀的是政治學博士,沃格林喜歡的卻是法學,真正師從的老師是自由主義法學大師凱爾森教授,心目中的偶像則是自由主義思想泰鬥韋伯。不過,盡管沃格林後來榮幸地成瞭凱爾森的助教,卻不像一般的自由主義學人那麼不開竅。

念博士時,沃格林就顯得纔華橫溢,比施特勞斯早十年拿到洛剋斐勒奬學金,到美國走瞭一圈,迴國後即著手教授資格論文……納粹掌控的奧地利,阻斷瞭身為猶太人的沃格林在德語學界的學術前程。1938年,沃格林流亡美國,次年便與一傢齣版公司簽約,為大學生撰寫一部相當於《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簡明教科書——於是,沃格林便著手撰寫《政治觀念史》……齣版社和沃格林本人都沒想到;本來約好寫兩百來頁的 “簡史”,沃格林卻下筆韆頁,還覺得沒把西方政治思想史的要事說清楚……

由於外在和內在原因,《政治觀念史》終於沒有正式完成,變成瞭一堆“史稿”,如今英文版編者對將這些“史稿”整理編輯齣版仍然感到不安:沃格林生前畢竟懸置瞭這部“史稿”。

懸置“史稿”的外在原因並非僅僅是“捲軼過大”,遠遠超齣“兩百頁”的預定規劃,還因為沃格林的寫法不閤“學術規範”——不閤什麼規範?當時(現在同樣如此)的“學術規範”是:凡學問要講究學科劃分——哲學史、文學史、宗教史、史學史、政治思想史、經濟思想史得分門彆類地寫,沃格林的“史稿”卻打破這種現代式的學術規範,哲學、文學、史學、宗教、政治、經濟一鍋煮……讓如今的大學教授如何找到自己的專業?僅就這一點來說,整理編輯齣版這部“史稿”,對西方學界已經意義重大,對我們來說同樣如此。

翻檢一下近百年來我國學界翻譯齣版的西方“史書”便不難發現,形形色色的哲學史書翻譯得最多,相比之下,西方文學史方麵的書就翻譯得少得多,史學史、宗教史更等而下之。如此哲學偏好使得我們的大學不斷培養齣哲學迷狂——然而,僅僅從形而上學史來看待西方思想史,而將文學、史學、宗教要著被排除在外,我們得到的不過是一個畸形的西方思想史形象。

沃格林覺得,即便要寫大學生教科書,也應該帶著自己的問題意識來寫。《政治觀念史》的問題意識是:西方的現代性已經走到如此可怕的窮途,但現代性究竟怎麼迴事情、又是怎麼來的?……懸置“史稿”的內在原因在於,沃格林以思想史的方式來展開自己對現代性的探問時思想發生轉變,下決心推倒已經成形的“觀念史”從頭來過:起初,沃格林力圖搞清楚西方各曆史階段的主導性觀念與生活實在之間的關係,在寫作過程中他發現,“象徵”而非“觀念”與生活實在的關係纔更為根本。

沃格林重起爐竈,把“史稿”中的材料大量用於後來成為其標誌性著作的多捲本《秩序與曆史》以及其他重要文集——如今我們看到的《政治觀念史稿》從“希臘化時期”開始,不免感到奇怪,其實,此前的材料都變成瞭《秩序與曆史》的前三捲。由此看來,要追溯沃格林究竟如何探究現代性危機的來龍去脈,這部殘存的“史稿”仍然具有相當的文獻價值。

重新認識西方大傳統是我國學界和大學教育的世紀性根本課題之一,且迫在眉睫……提齣“重新認識西方大傳統”,讓國朝學界好些少壯學人無名火起:憑什麼你纔知道真正的西方傳統,我們知道的就不是!……的確,要讓自己把從前學的那套思想觀念譜係置換掉,誰也不舒服。然而,齣生於自由主義思想之傢的沃格林的“史稿”不同樣(且首先)在衝擊西方學界近兩百年來的啓濛傳統觀念?——施特勞斯說得好:思想者的真誠首先在於,隨時準備推翻自己的定見從頭開始!

除非中國學人已經打算在西方現代性思想中安傢並與某個現代或後現代“大師”聯姻生育後代,否則,我們就得隨時準備從頭開始認識西方傳統——就此而言,沃格林的這部“史稿”將是我們可能會有的無數次從頭開始的諸多契機之一,畢竟,這部被懸置的近兩韆頁“史稿”本身,就是沃格林親身從頭開始的見證。

圖書目錄

中文版齣版說明(劉小楓)英文版編者導言 第三部分 神聖帝國第一章 導言 一、中世紀的總體結構 二、移民 三、西方的孤立 四、精神政治 五、觀念呈現的結果 A.帝國的興起第二章 移民時代的日耳曼部族 一、日耳曼神話的總體結構 二、法蘭剋神話 三、東哥特神話 四、勃艮第神話——失敗神話 五、此後日耳曼觀念史中的失敗神話 六、王政與民族生存 七、後世法國觀念史中的王權理論第三章 新帝國 一、帝國的轉移 二、格拉西烏斯——精神權力與世俗權力的分立 三、西方對君主坦丁堡政策的反應 四、拜占庭權力在西方的瓦解 五、羅馬帝國在移民時代的法製建設 六、教廷與法蘭剋王權的親善 七、查理曼的加冕 八、君士坦丁捐贈 九、領地教會——公元802年的法典 十、西方與拜占庭在帝國動力上的差異 十一、王權人士融入神秘體 十二、修道院——聖本篤守則第四章 第一次改革 一、一種喚啓的成長 二、修道院改革的浪潮 三、精神戰士 四、主教敘任權之爭 五、安貝爾樞機主教 六、《約剋論集》 B.時代的結構第五章 導論 一、新勢力 二、新興時代 三、世俗秩序問題 四、主要問題第六章 薩爾茲伯利的約翰 一、新性格學 二、封建主義 三、國傢 四、誅殺暴君第七章 菲爾熱(弗洛拉)的約阿希姆 一、基督教曆史的結構 二、三個王國 三、新政治思辨中的經常性因素 四、自主人的兄弟情誼第八章 聖方濟 一、《美德頌》 二、清貧生活 三、順服於教會 四、俗人教會 五、與基督一自然保持一緻 六、此世基督第九章 腓特烈二世 一、帝國的突變 二、《梅爾菲憲章 》 三、凱撒式基督教第十章 法 一、西方法與羅馬法 二、羅馬法神話 三、博洛尼亞復興 四、復興的效果 五、英諾森三世的《教皇慎思》第十一章 德布拉邦 一、亞裏士多德主義 二、哲學 三、知識人 四、清貧 五、結論——政治復興的基礎 C.高潮第十二章 阿奎那 一、曆史 二、政治 三、法 四、結論英漢對照索引附錄:《政治觀念史稿》(1~8捲)總目錄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沃格林的著作有一种固定的模式,这个模式就是经常在他书中出现的一个词汇:存在的飞跃(leap of being)。他讲解的一个时代,在花费大量篇幅介绍该时代的主要表象,社会结构模式、权力的来源、思想侧重的方面,最后使这个时代陷入困顿的洪流是什么,又是什么力量将其摧毁,进入...  

評分

沃格林的著作有一种固定的模式,这个模式就是经常在他书中出现的一个词汇:存在的飞跃(leap of being)。他讲解的一个时代,在花费大量篇幅介绍该时代的主要表象,社会结构模式、权力的来源、思想侧重的方面,最后使这个时代陷入困顿的洪流是什么,又是什么力量将其摧毁,进入...  

評分

沃格林的著作有一种固定的模式,这个模式就是经常在他书中出现的一个词汇:存在的飞跃(leap of being)。他讲解的一个时代,在花费大量篇幅介绍该时代的主要表象,社会结构模式、权力的来源、思想侧重的方面,最后使这个时代陷入困顿的洪流是什么,又是什么力量将其摧毁,进入...  

評分

基督教帝国观念的需要,皇帝与教皇的地理距离、外围的迁徙造成帝国转移的需要,格拉西乌斯原则经受了多种历史存在的张力,索尔兹伯里的约翰与菲尔热的约阿希姆、圣方济,以及腓特烈二世,理性、哲学与信仰的突兀,德布拉邦的无为状态,圣徒镌刻的阿奎那-理性的超自然体系的动力...

評分

沃格林的著作有一种固定的模式,这个模式就是经常在他书中出现的一个词汇:存在的飞跃(leap of being)。他讲解的一个时代,在花费大量篇幅介绍该时代的主要表象,社会结构模式、权力的来源、思想侧重的方面,最后使这个时代陷入困顿的洪流是什么,又是什么力量将其摧毁,进入...  

用戶評價

评分

較簡單,強調第三王國,處理的依然是傳統的主題。

评分

不如之後的秩序與曆史,比較細碎,時有斷裂感,材料豐富。其中很多觀點極有見地。

评分

“中世紀的政治觀念以對神聖帝國sacrum imperium的集中喚啓evocation 導嚮”,移民的定居綿延數百年,導緻相對弱小的部族集團在紛擾的環境下建立與摧毀帝國。一些細節終於有些基本的框架

评分

較簡單,強調第三王國,處理的依然是傳統的主題。

评分

沃格林用他的“喚啓”解釋瞭中世紀早期的政治觀念變遷,著重在思想史的刻畫上,以一個個關鍵人物串聯起那個時代政治思想的變遷。基督被作者分解成兩部分:一是接近於貧民的精神性,一是作為王權與教權大祭司的統治性,中世紀早期的政治觀念就糾結於如何將兩者和洽地統一於一起。這個過程本身便是基督教帝國的鞏固與完善,但是當兩種不同的基督意誌被阿奎那較為有效地整閤後,帝國卻開始異化與解體。書中部分段落感覺闡發過多,但我對這一時期曆史並無比作者更高的見解,不敢多做妄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