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名

污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作者:[美] 欧文·戈夫曼
出品人:
页数:200
译者:宋立宏
出版时间:2009-12-01
价格:16.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0066754
丛书系列:社会学名著译丛
图书标签:
  • 社会学
  • 欧文·戈夫曼
  • 社会心理学
  • 心理学
  • 符号互动
  • 戈夫曼
  • 社会理论
  • 美国
  • 污名
  • 社会偏见
  • 身份认同
  • 歧视
  • 性别议题
  • 心理健康
  • 文化差异
  • 群体排斥
  • 边缘化
  • 社会流动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污名”之成为社会科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要归功于戈夫曼。在本书中,戈夫曼将污名定义个体在人际关系中具有的某种令人“丢脸”的特征,这种特征使其拥有者具有一种“受损身份”。作者分析了蒙受污名者的自我感受以及他们与“常人”问的微妙互动,重点阐述了蒙受污名者在人际互动中进行“信息控制”的各种技巧。

作者简介

欧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1922-1982),美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曾任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宾夕法尼亚大学。戈夫曼是符号互动论的代表人物,以对人际互动的分析而闻名。其他著作有《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精神病院》和《框架分析》等。

目录信息

第一章 污名与社会身份
一些初步概念
自己人和明白人
道德生涯
第二章 信息控制与个人身份
丢脸者与会丢脸者
社会信息
可见度
个人身份
传记
传记性的他人

信息控制的技巧
打掩护
第三章 群体定位与自我身份
暖昧
职业的呈现
内群体的定位
外群体的定位
身份的政治学
第四章 自我及自我的他人
偏常行为与规范
正常的越轨者
污名与现实
第五章 偏常行为与越轨
译后小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第2页 污名又称stigma,其实原意是烙在奴隶们身上的烙印。现在被戈夫曼用来的引申义是指一个人实际的某些特征和想象应该成为的样子之间的差别特征。 第5页 更有趣的是戈夫曼认为这种stigma只是不同于正常人(normals)的痕迹。所以并不是那个特征绝对是坏的,而是他和他被期...  

评分

污名 希腊人发明“污名”一词,原指烙在奴隶身上的烙印,后来词意不断延伸拓展,在欧文·戈夫曼的同名书中,他本人也不得不同意,污名确实是特征和成见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同时,作者指出:一种特征既能将某类拥有它的人污名化,也能确认另一类人的平凡,所以其本身谈不上丢脸...  

评分

如果地球是圆点 如果人类是活的 如果你我是真的 如果楼上的人会撒尿 如果世界会打喷嚏 那么 我们都是疯子 140140140140要死你?怎么还不够140个字么?140140140140要死你?怎么还不够140个字么?140140140140要死你?怎么还不够140个字么?140140140140要死你?怎么还不够140个...  

评分

第2页 污名又称stigma,其实原意是烙在奴隶们身上的烙印。现在被戈夫曼用来的引申义是指一个人实际的某些特征和想象应该成为的样子之间的差别特征。 第5页 更有趣的是戈夫曼认为这种stigma只是不同于正常人(normals)的痕迹。所以并不是那个特征绝对是坏的,而是他和他被期...  

评分

看到戈夫曼谈到装的那一刻,我笑了,最近正和朋友讨论这个问题,而且越来越发现这并不是朋友圈独有的,而是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存在的人际互动法则。 戈夫曼分析了装的几个不同发展阶段,个人也觉得非常之有趣,装的最开始是习得相关的规范之后意识到自己的差异,然后再寻找某种...  

用户评价

评分

翻译看不下去

评分

翻译看不下去

评分

19年No. 91 一个人虚拟的和真实的社会身份之间的差距,就是“污名”(stigma),最初源于希腊,指代一种表达携带人道德地位不光彩的身体记号,包括三种:身体残疾;个人的性格缺点;与种族、民族和宗教相关的集团意识强的污名。正常人回构建一种污名理论,用来解释污名者为何低人一等和他代表的危险。 本书延续作者另一本著作,探讨蒙受污名者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进行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管理具有潜在破坏性的信息对我们的“社会身份”、“个人身份”和“自我身份”至关重要。社会身份是他人根据我们所属的群体对我们产生的理解。个人身份是我们身上独一无二的东西,由“身份挂钩”和生平细节构成。自我身份是我们的自我理解。污名化具有社会控制功能。

评分

19年No. 91 一个人虚拟的和真实的社会身份之间的差距,就是“污名”(stigma),最初源于希腊,指代一种表达携带人道德地位不光彩的身体记号,包括三种:身体残疾;个人的性格缺点;与种族、民族和宗教相关的集团意识强的污名。正常人回构建一种污名理论,用来解释污名者为何低人一等和他代表的危险。 本书延续作者另一本著作,探讨蒙受污名者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进行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管理具有潜在破坏性的信息对我们的“社会身份”、“个人身份”和“自我身份”至关重要。社会身份是他人根据我们所属的群体对我们产生的理解。个人身份是我们身上独一无二的东西,由“身份挂钩”和生平细节构成。自我身份是我们的自我理解。污名化具有社会控制功能。

评分

63华章。对作者学术体系仅为精致小品,对美国六十年代社运堪称预现成败。对社会理论是零散札记,对社会工作是实践手册,对污名群体成员,则是认知在世处境真假、审视自我面具内外的双刃剑。译文信达。学术四星,个人再加一星。通向福柯、性别研究、残障研究、身体社会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