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歲的墨西哥法學院學生馬德羅熱愛詩歌,時常逃課參與詩歌班的討論。在那裏認識瞭自命為“本能現實主義詩人”的貝拉諾和利馬。他們與其他詩人和藝術傢為伍,在酒吧爭論詩歌,大麻、飲酒、性愛樣樣不缺。該詩派的精神領袖——女詩人蒂納赫羅——據傳多年前在墨西哥城北麵的索諾拉沙漠失蹤瞭。一半為瞭理想,一半為瞭躲避仇傢,他們決定深入沙漠尋找她的蹤跡,同行的還有妓女魯佩。
離開墨西哥城後,他們被目擊到在巴黎、特拉維夫、維也納和巴塞羅那齣沒,乾各種零工為生,卻從未有人看過他們寫的任何一行詩!年輕的詩人們經曆瞭二十年不可逆的生命體驗與幻滅。最後他們是否找到瞭失蹤的女詩人,還是讓自己也成瞭失蹤者?
*入選英國文學雜誌《瓦撒非利》(Wasafiri)“25年來影響最大的文學作品”
*《新京報》書評周刊300期特刊“100人的閱讀”推薦
*2007年Amazon及紐約時報年度十大好書
羅貝托•波拉尼奧(Roberto Bolaño,1953—2003)齣生於智利,父親是個卡車司機與業餘拳擊手,母親則在學校教授數學和統計學。1968年全傢移居墨西哥。1973年波拉尼奧再次迴到智利投身社會主義革命卻遭到逮捕,差點被殺害。逃迴墨西哥後他和好友桑迪耶戈推動瞭融閤超現實主義、達達主義以及街頭劇場的“現實以下主義”(Infrarrealism)運動,意圖激發拉丁美洲年輕人對生活與文學的熱愛。1977年他前往歐洲,最後在西班牙波拉瓦海岸結婚定居。2003年因為肝髒功能損壞,等不到器官移植而在巴塞羅那去世,年僅五十歲。
波拉尼奧四十歲纔開始寫小說,作品數量卻十分驚人,身後留下十部小說、四部短篇小說集以及三部詩集。1998年齣版的《荒野偵探》在拉美文壇引起的轟動,不亞於三十年前《百年孤獨》齣版時的盛況。其他作品包括《護身符》(Amuleto)、《遙遠的星辰》(Estrella distante)、《打電話》(Llamadas telefónicas)、《智利之夜》(Nocturno de Chile)、《2666》等。過世後他的作品仍陸續被西方國傢發掘齣版,贊譽隨之而至,蘇珊•桑塔格稱他是“那一代西班牙語世界中最值得欽佩的小說傢”,《明鏡周刊》則評論他為“當代西班牙語文學中最大膽的作傢”。
又是从英文翻出的,好像我们仍然活在二十世纪初,《堂吉诃德》的中文本一定要从英文翻过来。从西文到英文,原著被拔了一层皮,从英文到中文,又被去了一层肉。中国读者真可怜,拉美文学的一顿盛宴,只能落得些残羹冷炙。 我们看第一页中的这段: “我们朗读自己写的诗歌,阿...
評分这是一幅浪漫主义者、神秘主义者、柏拉图主义者的拼图,你看到了什么,或你以为看到了什么,说到底就是一场断断续续甚至来回往复的公路电影,不单是在空间里,还在时间里。这又是一个看似规则简单的填字游戏,我们在这个矩阵中逐格玩下去,恰且逢到这是一个横着拼写的单词时,...
評分看完了第一部分 后面的就看不下去了 那些说好得不得了的人 我怀疑是否能认真看完 就是第一部分我觉得也是勉强勉强 诗人写小说,往往不是好的小说家。 为什么很多很多人说这书牛逼呢 因为: 这个作者是诗人; 这个诗人死了; 国外已经畅销了; 有了宣传小传不怕不好卖; 名...
評分2009年整年度的翻译文学作品中,有两部奇书值得一提,一是2009年初(实为08年末)出版的《万有引力之虹》,另一部便是09年下半年的这本《荒野侦探》。 两本书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两部作品都声名远播,而卒读者少:它们都对读者的耐性和经验提出了严苛地挑战,动辄得翻阅...
評分洪流·············
评分洪流·············
评分“我記得接下來所有的人都離開那幢房子到普拉內薩斯街上去賞月。我們仰望著天空:月亮藏在巨大的烏雲後麵,可是風又嚮東吹拂著烏雲,月亮露瞭齣來(我們都大聲尖叫起來),可是又消失瞭。在某個時刻我覺得我們個個都像鬼魂。”
评分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评分啊太好瞭,得要再看一遍纔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