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埃德尔韦斯出生于19世纪末沙俄时期的圣彼得堡市,从小受到母亲熏陶,接受英式文化教育,是一个喜爱幻想、将生活看作是浪漫冒险的人。父母离异后,马丁随母亲迁往雅尔塔生活。俄国革命爆发,在布尔什维克军队收复克里米亚前夕,青年马丁和母亲一起踏上了海外流亡之旅。在希腊,他与一位已婚女诗人阿拉之间发生了一段风流韵事,后又得到父亲的堂兄弟亨利叔叔的接济,移居瑞士,进入剑桥大学读书。在伦敦期间,他爱上了寄宿家庭里一位年轻的流亡姑娘索尼娅,但这位水性杨花又爱挑剔的女子对马丁并无爱意,只是一味地挑逗马丁,后又开始调戏马丁的好友达尔文——一位年龄稍长、表面懒散其实内心镇定、颇有教养且前途远大的作家。达尔文向索尼娅求婚,却遭到拒绝。后来,索尼娅一家迁往柏林,马丁无法抵御她的诱惑,在毕业后追随恋人来到俄侨聚集的柏林工作生活。为了吸引索尼娅的芳心,他开始梦想孤身冒险,非法跨越苏联边境,并在想象中把苏联变成了一个噩梦般的恐怖国度佐尔兰德。为了静心思考,摆脱索尼娅带来的情感困扰,马丁前往法国南部流浪打工,最后下定决心要实现梦想。在返回瑞士和柏林向亲友告别后,他找到达尔文,告知对方自己的秘密计划,并在朋友阻止之前离开柏林。数周后,达尔文跟踪到拉脱维亚,却无法寻觅到马丁的踪迹,于是他前往瑞士,将马丁失踪的消息告诉了马丁的母亲。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1899—1977),俄裔美国作家、文学批评家、翻译家、文体家以及鳞翅目昆虫学家,被公认为20世纪最杰出的小说家和文体家。1899年生于圣彼得堡市,俄国革命期间随全家流亡西欧,在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攻读法国和俄罗斯文学。1940年移居美国,在大学执教。1961年迁居瑞士蒙特勒,1977年在洛桑病逝。著有长篇小说《洛丽塔》《微暗的火》《普宁》,短篇小说集《菲雅尔塔的春天》,回忆录《说吧,记忆》,文论《文学讲稿》《独抒己见》等。曾两次获得古根海姆学者奖、美国艺术和文学科学院文学奖,1973年因其终身成就被授予美国文学奖章。
故乡对于流亡作家而言意味着什么?尽管纳博科夫在卷首给读者打了预防针,徒劳地“阻止”读者去翻阅他的自传,我们也不难判断,《荣耀》一书深深地镌着流亡作家的心结。“荣耀”这个词或许还带有歧义,作者抛出“如愿以偿”一词相印证,称后者“对于本书会更为理想”,而前者隐...
评分这是一部叙述成长的绝美之书,是一列由标志着不同生命时期的车厢组成的青春列车,是一张细致描摹人生感受的色彩斑斓的蝶变标本,是一整段奥德赛旅程式的生命序列。 主人公马丁因俄国革命随同母亲开启流亡生涯,辗转于希腊,瑞士,英国,德国和法国南部;伴随着若即若离的爱情完...
评分通常我总觉得有关青鸟的故事是一个游戏,小伙伴们肩负责任踏上征途捕捉那名为幸福的虚无缥缈之物,一路披荆斩棘打怪升级,殊不知一切本是幻梦一场,一觉醒来重归陋室。追寻毫无意义的目标,这便是游戏的实质。也因此,引人迷恋的,总是游戏的过程而非结局。 作家纳博科夫喜欢在...
评分通常我总觉得有关青鸟的故事是一个游戏,小伙伴们肩负责任踏上征途捕捉那名为幸福的虚无缥缈之物,一路披荆斩棘打怪升级,殊不知一切本是幻梦一场,一觉醒来重归陋室。追寻毫无意义的目标,这便是游戏的实质。也因此,引人迷恋的,总是游戏的过程而非结局。 作家纳博科夫喜欢在...
评分文笔没的说!
评分纯情动人
评分我怎么居然没有标=.=
评分文笔没的说!
评分周六沙尘暴,闭门读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