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纳博科夫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小说 美国文学 外国文学 美国 文学 俄国文学
发表于2025-02-02
荣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马丁·埃德尔韦斯出生于19世纪末沙俄时期的圣彼得堡市,从小受到母亲熏陶,接受英式文化教育,是一个喜爱幻想、将生活看作是浪漫冒险的人。父母离异后,马丁随母亲迁往雅尔塔生活。俄国革命爆发,在布尔什维克军队收复克里米亚前夕,青年马丁和母亲一起踏上了海外流亡之旅。在希腊,他与一位已婚女诗人阿拉之间发生了一段风流韵事,后又得到父亲的堂兄弟亨利叔叔的接济,移居瑞士,进入剑桥大学读书。在伦敦期间,他爱上了寄宿家庭里一位年轻的流亡姑娘索尼娅,但这位水性杨花又爱挑剔的女子对马丁并无爱意,只是一味地挑逗马丁,后又开始调戏马丁的好友达尔文——一位年龄稍长、表面懒散其实内心镇定、颇有教养且前途远大的作家。达尔文向索尼娅求婚,却遭到拒绝。后来,索尼娅一家迁往柏林,马丁无法抵御她的诱惑,在毕业后追随恋人来到俄侨聚集的柏林工作生活。为了吸引索尼娅的芳心,他开始梦想孤身冒险,非法跨越苏联边境,并在想象中把苏联变成了一个噩梦般的恐怖国度佐尔兰德。为了静心思考,摆脱索尼娅带来的情感困扰,马丁前往法国南部流浪打工,最后下定决心要实现梦想。在返回瑞士和柏林向亲友告别后,他找到达尔文,告知对方自己的秘密计划,并在朋友阻止之前离开柏林。数周后,达尔文跟踪到拉脱维亚,却无法寻觅到马丁的踪迹,于是他前往瑞士,将马丁失踪的消息告诉了马丁的母亲。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1899—1977),俄裔美国作家、文学批评家、翻译家、文体家以及鳞翅目昆虫学家,被公认为20世纪最杰出的小说家和文体家。1899年生于圣彼得堡市,俄国革命期间随全家流亡西欧,在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攻读法国和俄罗斯文学。1940年移居美国,在大学执教。1961年迁居瑞士蒙特勒,1977年在洛桑病逝。著有长篇小说《洛丽塔》《微暗的火》《普宁》,短篇小说集《菲雅尔塔的春天》,回忆录《说吧,记忆》,文论《文学讲稿》《独抒己见》等。曾两次获得古根海姆学者奖、美国艺术和文学科学院文学奖,1973年因其终身成就被授予美国文学奖章。
韦斯安德森在《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中举例林中有两条路,而我现在执意要去走另一条了。
评分虽然纳博科夫宣称“这种文学高度只有在我很久以后写成的《阿达》中才会再次达到”,不过一口气看完结尾几章的几秒内真有脱裤看这的憋闷感——但他的序言说的太好了:故事达到高潮之后,最终恰恰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事——只是在一个潮湿晦暗的日子里,一只鸟儿停在栅门上而已。
评分迷人,流畅,奔向一个恍惚而静谧的结尾。喜欢达尔文和马丁,他们作为虚构人物的气质和性格。如马丁所感,睡前读本好书是确实是件值得期待一整天的事情,会带来无上的幸福感。
评分特别不像纳博科夫写的,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问题,上译重译之后打算再读一遍。纳博科夫是那种小说写的像诗,自传体小说写的才像小说,自传写的像画一样的作家,以及美版作者序看不太明白啊
评分周六沙尘暴,闭门读完。
故乡对于流亡作家而言意味着什么?尽管纳博科夫在卷首给读者打了预防针,徒劳地“阻止”读者去翻阅他的自传,我们也不难判断,《荣耀》一书深深地镌着流亡作家的心结。“荣耀”这个词或许还带有歧义,作者抛出“如愿以偿”一词相印证,称后者“对于本书会更为理想”,而前者隐...
评分花了两三天的空闲时间很流畅地读完了这本《荣耀》。 故事很连贯,描写很细致,从主人公在圣彼得堡无忧无虑的童年,到俄国革命爆发流亡经土耳其、希腊的短暂停留,短暂的初恋,到瑞士的安家,阿尔卑斯山的美景没能留得住马丁。他又辗转来到了英国求学,在剑桥求学的那几年是精神...
评分故乡对于流亡作家而言意味着什么?尽管纳博科夫在卷首给读者打了预防针,徒劳地“阻止”读者去翻阅他的自传,我们也不难判断,《荣耀》一书深深地镌着流亡作家的心结。“荣耀”这个词或许还带有歧义,作者抛出“如愿以偿”一词相印证,称后者“对于本书会更为理想”,而前者隐...
评分我忘记了是在谁的豆瓣的读书看到了这一本,当时好像刚看完《月亮和六便士》,想选一本薄薄的小说,于是很快就选定了它。 再然后这本书就先先后后出现在我的几个包包里,沙发上,或者是办公桌上,持续了大概有两个月还多吧。我承认自己有时候懒惰,又天资很差,读书是慢工但不一...
评分文/栗一白 心底次第绽放出摇曳交错的璀璨焰火,之后,是寂静和辽阔的黑,因为纳博科夫给我们的谜面也是谜底,既是开始也是冥冥之中的终结,这连环的延展,这一命运赋格曲——我谓之于“恰空”。 1 源起•半自传的交叠。 这是纳博科夫半自传的重合体,洋溢着孩童般的纯真,忧...
荣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